他還常回想起參加東林講會,高攀龍先生曾講過做人的大旨歸於“無慾主靜” ,先生常說的一句話是“萬變俱在人,其實無一事” ,每當記起這句話,左便不再把生死放在心中,了無牽掛了。他曾給兒子國柱寫信,用自嘲的口氣說:“今日才知,當初做官不會撈錢之苦 !五日一比,即使賣盡家產,仍不能足數。然而我終不悔也 !”
這一日,他正準備給家人留幾句遺言,一抬頭髮現從牢房門外進來一個打掃垃圾的人。他感覺似曾相識,辨認了許久,才認出眼前這個穿草鞋背竹筐手拿鐵鏟化裝成役夫的人,原來是自己的門生史可法。史可法自聽說恩師入獄,便常徘徊在詔獄門外,以期見上老師一面。後又聽說老師受了酷刑,生命垂危,便籌措了五十兩銀子,送給一個面善的獄卒,哭著求他設法,於是便有了剛才的那一幕。
史可法一眼瞅見老師倚牆而坐,面額焦爛已分不清五官,左膝以下筋骨都已 脫落,忍不住嗚嗚大哭起來,左光斗抬手用力撥開眼皮,目光依然是那麼炯炯有神,他怒吼道 :“沒出息的東西 !這是什麼地方,你不以國事為重,竟敢前來 ?國家糜爛到這種地步,老夫是無能為力了,萬一你有個三長兩短,將來國家大事靠誰來支撐 ? 還不趕快離去,難道非要等奸人來構陷你 ? 再不走,我今天就撲殺你 !”邊說邊摸起地上的刑具,做出投擊的姿勢。史可法不敢再停留,滿眼含淚,一步一回頭的退出了牢房。
史可法滿含悲憤出了監獄大門,他在苦苦思索營救老師的辦法。驀然,他想起了從家鄉飛出的那隻鳳凰——皇后張嫣。固然自己無法見到這位知書達理的中宮娘娘,但可以試著去求一求皇后之父太康伯張國紀,畢竟都是河南祥符的老鄉。史可法想到這裡,便快步朝現任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的張國紀府邸走去。
在張府客廳,史可法向張國紀講述了左光斗等人在獄中的慘狀,擔憂地說:“照這樣酷刑折磨下去,吾師及幾位忠臣怕是熬不過夏天 ?”張國紀聽了,心中一片惻然,他答覆史可法說:“楊左魏諸公我都熟悉,沒想到遭此毒刑,我理應出面相救!眼下就有一個辦法,明日拙妻正要進宮看望小女寶珠,今夜我便寫好信,囑託小女在皇上面前見機行事,搭救楊左諸公。不過我擔心,就怕皇上聽不進去?……”
皇后張嫣讀了父親的信,一方面為魏忠賢荼毒忠良滿懷憤恨,另一方面也為楊左諸君子的命運深深擔憂,她籌劃了半日,打算等皇上晚間臨幸時,當面勸諫皇上,先把楊左六人移送到刑部會審,保住一條命再說。……
當晚皇上留宿坤寧宮,張嫣先是給皇上講了一則正德年間的故事,說當時街談巷議,人們都說北京城有兩個皇帝,一個是坐皇帝,另一個是站皇帝,即一個是朱皇帝,另一個是劉(瑾)皇帝。言外之意是提醒皇上,本朝也有兩個皇帝,一個是朱皇帝一個是魏皇帝,可朱由校悟性太差,居然聽不出張嫣話中有話?張嫣只好開門見山提及楊左一案,並憤憤的說:“楊左等忠良,若由鎮撫司這樣一味拷問下去,是要出人命的,再說日後他們把殺忠臣的名聲歸於皇上,青史上就會留下皇上的罵名,皇上不能再撒手不管了?”
朱由校聽了並沒有動怒,只是解釋說:“皇后不知,那楊左等結黨亂政,受熊廷弼重賄,多達數萬兩,一心為熊出脫。朕不是不想把他們送入刑部,是想等他們交清了贓銀再移送。”
張嫣反問說:“如果交不夠銀子,那楊左等豈不會被杖死,還談什麼移送刑部量刑定罪 ?”此時朱由校已經進入了夢香。十九歲的張嫣望著眼前這個無心無肝視國事為兒戲的皇上,禁不住流下眼淚,父親交給自己搭救楊左等大人的任務,何時才能有望完成?……
就在史可法為營救老師四處奔走時,孫奇逢與鹿太公也正在醞釀著一場大規模的解救左光斗的活動。萬曆末年左光斗出任屯田使,大興水利,曾造福於定興等縣的父老,後又任學使,曾簡拔了京畿一帶的不少雋才,因此保定府容城新城任丘新安清苑雄縣一帶的百姓,都尊奉左光斗為“城隍” ,即百姓保護神之意。於是孫奇逢向鹿太公獻計說:“你我振臂一呼,呼籲那保定府六縣鄉民,每家每畝捐錢一文,便可得數十萬緡(一緡相當一千文),不僅左公的欠銀還清,就是魏科都(魏大中)的欠銀,也一併納完。”鹿太公贊同的說:“此計甚好 !俗語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此刻正是六縣百姓行君子之道的時候。這樣吧,定興一帶由老夫負責募捐,其它容城等六縣,夏峰先生就不辭辛勞吧 !”孫奇逢說:“正應如此!銀錢湊足後,我立即派弟子張果中速送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