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瞬簧舷萑脛匚У牡�6集團軍,他所做的只是在履行自己撤退前的最後一道手續而已。 。 想看書來
走下神壇的 “閃電伯爵”(3)
1943年1月24日,德軍第6集團軍的最後日子終於來到了,頓河集團軍司令部已經失去與包圍圈內的所有聯絡,儘管曼施坦因守在報話機前喊破了喉嚨,也始終聽不到保盧斯的迴音,回答他的,只是包圍圈內隱隱傳來蘇軍巨炮的轟鳴聲。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曼施坦因的*中,這位曾向希特勒拍下胸脯的元帥卻以保盧斯拒絕突圍為由,把斯大林格勒解圍失敗的責任推得乾乾淨淨。
曼施坦因的過度自信和出爾反爾,讓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付出了難以彌補的代價。
兵敗庫爾斯克
庫爾斯克戰役是一次本不該發起,且得不償失的進攻,但好大喜功的曼施坦因想重演一次1941年基輔會戰的輝煌而再一次一意孤行。
在1943年3月,德軍在付出巨大的犧牲以後,佔領了重鎮別爾哥羅德。曼施坦因卻因此想當然地認為德國具有了消滅庫爾斯克突出部蘇軍的軍事實力。他於是建議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一道肅清在庫爾斯克的蘇軍集團,以縮短綿長的戰線,即“堡壘作戰計劃”。
曼施坦因的計劃一經出臺就遭到了絕大多數德國將領的反對,反對者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古德里安、莫德爾等人;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克盧格元帥也表態,對曼施坦因的中央集團軍群愛莫能助。然而此時此刻再一次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曼施坦因已經聽不進任何人的意見了。
事實與戰後的各種資料都證明了,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完全沒有獲勝的可能。從7月5日至23日,曼施坦因指揮的南部戰場殲滅蘇軍14395人,但自身損失54000人以及9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而所謂的戰果僅僅是暫時佔領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土地。曼施坦因一系列拙劣的表演只是把德國最後一點裝甲力量全部折騰在佔據有利地形且善於防守的蘇聯人手裡。同時也使德軍的裝甲力量(24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在不久後蘇聯紅軍(7900輛)的大反攻面前捉襟見肘。庫爾斯克戰役後,蘇軍開始了大反攻,早有防範的莫德爾率北線德軍且戰且退;而曼施坦因的南線德軍卻以高昂的代價撤出佔領的陣地。
“連綿的春雨使道路泥濘化、等待新裝備的時間讓戰機完全喪失。”在*中曼施坦因努力地為自己進行了辯解。他甚至聲稱自己也曾建議取消庫爾斯克戰役,可惜這一說法並沒有得到其他當事人的證實。
面對嚴陣以待、力量對比懸殊的蘇軍,進攻的德軍遭遇了滅頂之災。由於北路中央集團軍群進攻方向被蘇軍判斷為主攻方向,因此在裝甲力量遭受重大傷亡後,莫德爾果斷地轉入了防禦。而曼施坦因的南路德軍卻由於兵力強大,而蘇軍防禦相對薄弱而進展順利。可惜原本應該見好就收的曼施坦因卻嚴重缺乏戰略全域性觀,誤認為勝利已唾手可得。
《孫子兵法》稱為大將者,必須要懂得“慎戰”,其實中外古今亦然。莫德爾元帥之前就曾多次催促希特勒停止冒險的庫爾斯克戰役,而曼施坦因卻正好相反,不但堅持繼續進攻,還投入了最後一支預備隊第24裝甲軍(下轄第23裝甲師、維京擲彈兵師)約150輛坦克。由於基於對曼施坦因的無限信任和對勝利的無限渴望,希特勒還是相信了曼施坦因。可惜和斯大林格勒戰役一樣,希特勒又錯了。
攻強守弱
希特勒在棄用曼施坦因時是這樣解釋的,東線大規模裝甲進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德軍將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曼施坦因是一個不善於防禦的將軍。 。 想看書來
走下神壇的 “閃電伯爵”(4)
曼施坦因雖然在防禦戰上也偶有閃光,比如在南方戰線,但卻常常要以兄弟部隊的犧牲為代價。希特勒曾指責曼施坦因應對南方集團軍群的惡劣處境負責,其實這種指責不無道理。在東線,曼施坦因經常要求援兵,但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好像凡是曼施坦因指揮的戰鬥都是一個永遠填不完的黑洞,補充再多的兵力都不夠他揮霍。
其實,德軍陸軍中並非沒有攻守兼備的將領,隆美爾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在非洲,隆美爾在不到六個星期的戰鬥中率部前進了350多公里,佔領了託卜魯克,征服了昔蘭尼加。以傷亡2000餘人的代價,俘獲敵軍約萬人,戰車485輛,卡車4000輛,火炮數百門。在防禦戰方面,隆美爾也有十分不俗的表現,他曾在絕對劣勢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