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苦心鑽研武學的長老,輩分說不定比方丈還高。
張三丰忙走出涼亭,躬身行禮道:“有勞幾位大師相迎,貧道實不敢當。”
空聞三人合十還禮,道:“張真人駕臨少林,大出小僧意料,不知真人有何見教?”
張三丰道:“此次前來拜會少林,是有一事相求。”說著便把張無忌身中玄冥掌,需要完整的九陽神功才能化解寒毒的事情說了。
“依貧道的意思,貧道以自己所學的九陽功和少林的九陽功對換,一來可解無忌寒毒,二來可使這套神功再度完整,於後人也大有裨益。”
空聞道:“武當功夫源出少林,如今張真人以自己所創神功與我少林交換,傳了出去,世人必說我少林也受了武當的恩惠,這等流言汙名,小僧擔當不起。”
張三丰愣了一下,道:“然則出家人慈悲為懷,又有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之說,還望方丈大師體念救人濟世之心,救一救這苦命的孩子。”
空聞大師只是搖頭不允,張無忌是張翠山和殷素素的兒子,殷素素又身為邪魔外道,也就是說張無忌身懷一半邪魔的血脈,不救亦不違佛訓。
張三丰又說了半晌,空聞態度始終堅決,最後說道:“有違尊諭,還請真人勿怪。”說著轉頭向一名僧人道:“去為張真人備下一桌素齋。”已是在間接逐客。
張三丰知道少林態度已絕,神色黯然,道:“如此就不再叨擾了。”說罷行禮告辭。
走了幾步,賈裡玉忽然回身道:“少林身為武林北斗之望,不料方丈大師卻如此囿於門戶之見,如此見死不救,氣量之狹小,心腸之狠毒,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我有八字相贈,空聞佛理,白修禪心。”
空聞聞言,面色一紅,正要反駁,卻見那男孩轉身飄然離去。(未完待續。)
第二百章 漢水遇春,弱女芷若
從少室山下來,張三丰一直憂心忡忡的,想起翠山徒兒臨死前的託付,更是愁腸百結,好在路上有賈裡玉相陪,跟他說說笑笑的,不至於讓他心情太過難受。
不一日,三人來到漢水,張無忌上前去叫船家,張三丰趁機問賈裡玉:“鯉魚,時至今日,你可有什麼好主意嗎?”
賈裡玉頓了一下,沒料到張三丰會主動問起自己這個問題,按理說,以他如今在江湖上的地位和聲望,幾乎沒有什麼能真正難得住他的事情,之所以向自己徵求意見,多半也是病急亂投醫的意思。
“不要緊,你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我瞧著你神情輕鬆,不全是為了哄無忌開心,倒像有什麼把握。”
賈裡玉一驚,這才醒悟,因為我知道不久之後,我們會碰到常遇春,然後會跟著他一起去蝴蝶谷找神醫胡青牛,在蝴蝶谷續命成功後,萬里送楊不悔去崑崙,然後機緣巧合墜落山崖,終於修煉成全部的九陽神功,將寒毒盡數排出體外。
張三丰年逾百歲,可謂世事人心全部看透,不要說賈裡玉忘記遮掩,就是他有意裝出擔憂的樣子都未必能逃得過張三丰的眼睛。
“我只是想,這世上沒有什麼事情能真正難得住太師傅,少林不願意救人,峨嵋還有機會,倘若峨嵋也不願意救人,總還有其他能人異士可以解得了這個寒毒,我不相信以武當派今時今日的低位,發出遍邀神醫帖會找不到能為無忌解毒的人。”
張三丰一聽,頗有豁然開朗的之感,他只道無忌身上的寒毒只有九陽神功能解,又覺得他都化解不了的寒毒,換了旁人也未必會有什麼好辦法,卻忘記了術業有專攻的說法。
功夫和醫術終究不是一碼事。
想到這裡,他對賈裡玉的喜愛又多了一層,覺得這個孩子一顆心靈,如生百竅,實際上之所以這種心情,更多的是因為賈裡玉又給張無忌找到了一絲希望而已。
張無忌叫了船家,三人登舟過江,剛走沒多遠,忽聽遠處傳來一道聲音:“留下孩兒,饒你一命,否則休怪佛爺無禮。”
張三丰以為這話是針對他說,面色不愉,心道:“你是什麼人,敢讓我留下孩子?”抬頭看到一大一小兩隻船如離弦之箭一般划過來,前面小船上是一個大漢在揮槳操舟,小舟上坐著一男一女兩個孩子,都是神情緊張,
而追在後面的大船上,站著三四個番僧和一隊元兵。
張三丰怒道:“又是蒙古韃在欺辱良民,這事既然讓我碰到了,就不能不管,船家,搖船迎上去。”
那船家見是元兵,早已嚇得六神無主,聽張三丰讓他迎上去,臉色大變,道:“道爺,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