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帥。末將明日必將勸降之信射入城中,興許不必等到大帥兵到,楊勇便出城納降了。”
“呵呵!好,借汝吉言了。”
“報---,河東潞州裴司馬大人有書信到此。”
“拿來我看。”宇文化及趕忙從中軍手中接過裴世矩的書信,展開來看。隨即,臉色暗淡了下來,看罷信後,緩緩將信放在桌案上,神情顯得一陣恍惚,不知所措一般。
“唉!道興將軍你且看看此信。”
李景見宇文化及臉色有異,心中也是一驚,難道潞州裴世矩那裡出了什麼狀況了?李景遲疑著接過信來便看。
“啊?好個李淵竟在此時出兵我河東。此必是奉了楊勇旨意!宇文大人書中裴司馬雖然無需我處出兵去援,但某帶走了10萬潞州中軍大營精銳,裴司馬那裡便顯得兵力不足了,可否分兵去援?”
“不!裴司馬和肇興先生已經做了安排,雖仍顯不足,但當能抵擋一時了。本帥料他李淵不敢過份南下,只待明日我大軍兵抵京城,早早迫楊勇讓出帝位,獻出玉璽,那李淵南下之兵必退。我等莫失了方寸了。”宇文化及對眾將說道,更像是在安慰自己一般。
“也好!等明日到了京城,讓老夫去城裡走一遭,必勸的楊勇退位。”老國公韓擒虎撫著飄擺的銀鬚輕聲說道。
“呵呵!老將軍還是先不要進城為宜,當在楊勇、楊素等人無望之時,老將軍的言語方進的去他耳中,那時在進城勸說最好。”
“也罷!就依先生了,呵呵!”
京城皇宮文和殿。
“皇叔,我皇城中軍力是否就緒?晉王之兵明日便要圍城了。”
“陛下勿慌,現我皇城中已有守軍35萬之多,且府庫中糧草充足,足可守住城池。”
“好!好啊!如此朕就不慌了。守衛南城門之將是張須陀部嗎?”
“回稟陛下,南城門守將正是張須陀部的3萬弘農精兵,副將便是大將張勳。有他二人同守南城門,必可保城門不失。”
“如此最好!聽說李淵唐軍已經南下了,也不知能否引圍城晉軍去援河東?”
“陛下,就算不能讓圍城之兵分兵,亦無妨。只需我皇城堅守數日,中原必將大亂,那時亂兵圍攻洛陽,楊廣必然撤兵以回救洛陽。”
“如此最好!如此最好---”
“陛下,若無事,老臣告退。”
“去吧!守城之事望皇叔多多費心為宜。”
“是,陛下,老臣心裡有數。”
楊素拜別楊勇後,匆匆回到自己府中。
這裡早有陳國國相孔範心腹記室張開在等了。
“勞張記室久等了,我皇國書到彼,是否帶回後主書信?老夫給孔相的書信也不知孔相尊意如何?”楊素與張開見禮後,各自落座。
“越公實不相瞞,我陳國已經準備從江都出兵北擊江淮山陽城,若是得手後便要去攻徐州。貴國讓我主出兵中原,卻因楊廣留守各處軍兵太多,防守甚嚴,難以攻取,實難從命啊!”張開笑眯眯的說道,一雙狡黠的眼睛看著楊素。
“呵呵!你家後主倒是好算計,也罷!只需將出兵山陽之聲勢造的大些,不怕不能驚擾晉王心緒。”
“呵呵!下官此來便是受孔相之託問越公一句實話,若是我陳國此番應約出兵攻克的江北城池是否便是屬於我陳國的?至於金銀等我陳國倒是不缺的。”
“請張記室帶話給孔相,老夫今日之言便可代表吾大隋陛下,若是不信,老夫便可立下字據,由記室帶回。只要陳國出兵北上攪擾晉王楊廣後方,但有新占城池,無論大小皆歸陳國所有。如此可好?”
“呵呵!只要有越公親筆立據回書即可。”
“如此且請稍等,老夫這就立據。”楊素有些厭煩的看著一臉貪婪的張開,沒好氣的說道。隨即起身來到桌案前,當著張開的面提筆立據。寫畢,吹了吹墨跡,然後取出印章蓋在上面。
“呵呵!此乃國事,不由小的不謹慎,望越公見諒!”說罷,張開將這一珍貴的書信摺好放入懷中。
“還望你家後主能早日出兵才是,切莫耽擱時日。一旦晉王叛軍退兵,老夫還有好處給你家主子。”
“好說,好說!小的來時我國10萬人馬已經到了江都城,估計此時已經在去往山陽城的路上了。只是,小人受孔相之託還有一事,請越公行個方便?”
“哦?孔相還有何事?若是老夫能做到的必不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