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早上和下午的六點都是潮位漲到最高的時候,正中午和正午夜時降到最低。以後每天漲潮落潮時間往後拖延約五十分鐘。
張凡虎剛來的那晚上是十五,那天晚上他在明月下欣賞了如出浴的美人般的猴麵包樹的開花,那天晚上就是每月最大的兩次漲潮之一,而昨晚是下玄月,按漲潮時間變換規律來推算,初七與二十二都是在早上五點半漲潮,快到中午時退潮;下午六點再次漲潮,而午夜過後有點再次退潮。昨晚張凡虎被驚醒時的海浪應該就是午夜左右來的。
因為現在還是漲潮時間,不可能有多大收穫,而且還有可能有些小危險,畢竟張凡虎也不敢肯定自己每次都能發現偽裝得極好的石頭魚,更不能保證每隻石頭魚都不能扎穿自己的登山鞋,更何況自己還有要事要做,所以就等著兩三小時後的退潮的大豐收吧。
張凡虎在椰樹林邊選定了塊草地,這時是漲潮時間,沙灘的面積是最少的時候,而此地更是沒有沙灘,海水直接親潤著比較耐鹽的雜草。這塊草地其實最讓張凡虎滿意的一點就是它離海邊數米外就有個淺灘,面積有十餘平方米,雖然不大,但是做箇中小型曬鹽田還是可以的。張凡虎沒有浪費時間,用望遠鏡向草地方向再仔細瞭望了一番確定沒有危險後,就投身茫茫挖塘造鹽田大業中了。
他首先把“艾考瓦”往土裡一插,取掉望遠鏡、脫掉鞋襪,光著膀子、赤著腳就衝上陣。首先是把選定範圍的淺灘內的雜草全部拔掉,這十幾平方米的雜草對於農村出生的張凡虎來說,簡直小菜一碟都算不上,十餘分鐘後就看見淺灘那貧瘠的土地了。海邊的土地本就幾位貧瘠,所以雜草都是生長得很雜亂弱小,現在露出的是黃褐色的土地,這種顏色與金黃的沙灘差別不是很大,如果海浪再大一點,是完全有可能把這個淺灘也變為沙灘的。
這種土質用來做鹽田是很合適的,張凡虎現在就在進行最重要的一步了:挖坑!這時堅硬又寬平的“艾考瓦”矛有用武之地了,勉強是把微型鏟子,但在張凡虎手中,即使是截短棍,他也能用它發揮出巨大的威力。只見他先把“艾考瓦”矛尖插入本就因為拔草而鬆動的土裡,向上一鍬,大塊的土壤就鬆散開來。
只是半個多小時,張凡虎就把這個原先的淺灘擴深到近一尺深了,泥土被他堆在沿海的一邊,並用腳用力地踩實,被當成了防波堤了,這樣一箇中性的海鹽田的雛形就完成了。
第十八章:大豐收(上)
在張凡虎把海鹽田的雛形就完成後離退潮還有一個多小時,看著土質疏鬆的鹽塘底部,張凡虎到海邊選了塊比較薄但底部很平的石頭。回到鹽田中,雙手抱著這塊足有二十公斤的石板往鹽田底部砸著,只聽見“嘭嘭嘭”的石塊夯實泥土的聲音。抱著這麼重的一塊礁石上下揮舞平實泥土半個多小時,連張凡虎也感到雙臂痠麻難受,也停下來休息了一次。
終於在退潮前二十餘分鐘,一個直徑十五米,深試試厘米的鹽田出現在這史前非洲大陸好望角上,這個鹽田底部與四周都被石板重重地砸平夯實,能有效地防止海水的滲漏。張凡虎沒有休息,又用“艾考瓦”的矛尖在鹽田與漲潮的海邊撬了條小水道,海水在兩分鐘之內就把鹽田灌滿了,但張凡虎在這兩分鐘內可沒有閒著,離退潮是的大豐收只有十餘分鐘了,他必須爭分奪秒。
只見他把一柄巨大的椰樹葉葉脈兩邊的小葉削掉,只餘下一條一米長的葉脈。他把這條葉脈平搭在雙肩上,再用“艾考瓦”上的草繩從葉脈上繞過兩臂的咯吱窩,把這條葉脈牢牢地縛在肩上,更細的葉脈尖齊在右肩,這樣那頭更粗的葉脈就超出了左肩一尺多。張凡虎可不管這是讓人多麼疑惑的造型,把那塊夯實泥土的礁石塊插在水道中,阻斷了繼續向鹽田中流動的海水,又用望遠鏡確定沒有危險後,把剛才削下來的椰樹葉片紮成一束吊在腰上,然後右手提著“艾考瓦”就沿海向北邊跑去。
好望角是大西洋與印度洋交匯的地點,如果張凡虎轉身向北邊跑,那麼他跑到海邊就是大西洋,而現在他跑的是印度洋的海岸。他今早在椰樹上瞭望時就發現北邊數公里外的海邊就有一片巨大的紅樹林。紅樹林是眾所周知的樹木,現代的全世界約有五十種紅樹林樹種,它們分佈在熱帶、亞熱帶海灣、河口泥灘上,耐酸鹽、耐溼。為了在通氣性不好的沿海淤泥中生存下去,它們都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而這些根又可以發芽變成樹幹,所以沒辦法數清紅樹的數量,孤木成林的紅樹已是屢見不鮮。紅樹的還可以透過自己的種子在樹上的果實中萌芽長成小苗,然後再脫離母株,墜落於淤泥中發育生長,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