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寒了天下將士的報國之心,不能自毀長城,至於要想解決這些事情地具體做法,眼下則是重賞有功地大將李孟。
士林清流慣於批評朝政,如果士林和清流們的輿論高漲,朝堂上地官員們也會被受到影響,他們也曾經是士林眾人,多少也要考慮士林風評,自從文士開始結黨以來,多少大佬因為被輿論抨擊,而狼狽下臺的,這也是前車之鑑啊!
對於這篇作用巨大地《飛將軍賦》,老太監劉福來和孫傳庭小酌聚會的時候,曾經笑著誇讚道:
“伯雅(孫傳庭的字)這篇文章,足以趕得上咱們山東一萬大軍啊!”
對這個誇獎,孫傳庭笑而不語,許久才是回答了這麼一句話:
“也是把心中的話說說……
孫傳庭從入仕之後,就是為這大明朝盡心竭力,身為文臣,卻披甲衝陣,幾次出生入死,立下了驚天動地的大功勳,但到了最後,卻因為皇帝親信的幾句讒言被抓到天牢中待斬等死,若是山東救他出來,他的命運就和那鄭崇儉一個模樣。/
再怎麼忠心愛國,再怎麼受聖賢的教育,被朝廷這般的對待,心中怎麼會沒有怨氣,此次膠州營在京師的舉措,都是孫傳庭來一個個步驟的佈置,把膠州營打造成受到委屈,卻沒什麼怨言的忠厚形象。
並且在輿論上,讓朝廷和皇帝徹底的處於被動的局面,當日間他和劉福來以及山東系統內幾個來自京師的頭目商議的時候,眾人都覺得孫傳庭的這個計劃雖然會有效,但朝廷卻未必會按照預料來行動。
山東兵馬立下大功,已經是天下人都看到的事情,難倒朝廷要裝做瞎子,不聞不問嗎?
但事情的結果卻讓眾人都是瞠目結舌,朝廷的反應還真就是不聞不問,裝做瞎子了,本來說要有個獻捷的儀式,誰想到到了後來,竟然搞了個崇禎皇帝身體不適,回宮調養……
這種種的事情和遭遇,膠州營的各個情報系統都是動用了最高階別的資訊傳送,不怕耗費巨大,務求這些訊息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傳送到山東相關人員的手中。
平日間膠州營的訊息通傳系統只是在軍隊和商行內部執行,此次則是第一次按照驛站的方式執行,整個山東都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受到京師這些情況地通報,把山東的報捷兵馬在京師遭遇的種種。明明白白的展現在眾人面前。
山東地方、甚至是膠州營內部,都有許多覺得朝廷是正統,崇禎皇帝是大義所在地人士,畢竟大明已經是存在了這麼多年。很多東西在人的心中都是根深蒂固,不能動搖的。
孫傳庭明白這一點,他就是要用這皇帝和朝廷的所作所為,來讓這些抱有幻想的人們徹底的死心。
讓他感覺到欣慰的是,朝廷在這一點上和他“配合”的很不錯。
那《飛將軍賦》自然是孫傳庭地手筆,孫傳庭出身科舉,不過對於文辭詩賦卻並不精通,但這文章卻是帶著自己的怨氣出手。/詩詞歌賦,蘊含真情者動人,這文章實際上就是抒發孫傳庭自己的悲憤和感慨。
有他自己的真情實意在,又有他這個層次的所見所聞,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是震撼人心,效果極為地強烈。
偏偏正月下旬。就連朝廷的反應都是在孫傳庭的算計之中,錦衣衛和東廠的番子開始在暗地裡查禁這文章。
這種行為,無疑是讓這篇文章引起了更大範圍的注意,加上市井之中的種種傳聞,整個京師的輿論都開始變得***,指責朝廷涼薄,苛待功臣地輿論更是越來越盛。總算是把朝廷成功的架在了火上去烤。
京師是天下間的中心,這樣的輿論風波,肯定會透過京師向外傳播,擴散到各個省份,除卻讓天下人對朝廷和天子產生懷疑之外,卻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證明了膠州營的這場大勝。這場勝利對任何人來說。都太過匪夷所思,只有透過朝廷。這個目前意義上的最權威聲音發出去,才是最有效地證明。
本來以崇禎皇帝這個層級。下面地人想要隱藏訊息,他根本不可能知道,但這《飛將軍賦》卻不知道因為什麼從田妃那邊傳了進去,崇禎皇帝對大臣和內官在心底就有一種不信任感,有時候也透過自己的後宮親屬來蒐集一些情報之類地東西,結果莫名其妙的,田妃這個方面,有人給送上了這個。
崇禎皇帝這等好面子如同好命地人物,看見這文章之後,當即是火冒三丈,下令徹查,正月間,當差的也大多在家過年,倉促間哪有那麼多的力量來動用,何況這文章流傳的方向都是文人士子,甚至是某些官員手中。
這些讀書人不是自己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