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部分

可屍體太多,根本忙不過來,以後索性是先看看有沒有屍體再靠岸,至於沿岸逃荒乞討地流民。那根本不是什麼稀罕事情了。

實際上這個船隊裡面,除了李孟之外,沒有人對兩岸發生的景象有驚訝,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這就是司空見慣的景象。

在李孟看來。明代的邸報有個好處。天下各處的災荒大事一般都是及時通報,對於他這種穿越而來的角色。總歸是能得到有用的資訊,不過岸上地這些流民大多是河南那邊過來的,可看邸報上,那邊的年景還算是可以,沒有什麼大旱大澇的。

閒暇時問起船家和帶路嚮導地孟家子弟,儘管他們或者是隱晦,或者是明白的說,但是意思全都是差不多,孟家那幾個子弟裡面,有個叫孟恩的說的最直接,當日李孟問起,孟恩朝著河裡吐了一口,恨恨的罵道:

“還能有什麼災荒,那些藩王就是最大地災荒……”

然後這孟恩就被他地幾個兄弟捂住了嘴拖了下去,李孟好歹也是朝廷命官,在他面前大罵藩王,這不是自己找死嗎?

不過在到達丁家道口,入黃河,進河南的時候,也把這事情搞清楚了,實際上此類地明人筆記和清人的文章,傳到現代的有許多,當然李孟基本上接觸不到。所謂的“河南之禍,不在天災,而在藩王。”

萬曆末年的時候,已經封“周,趙,伊,徽,鄭,唐,崇,潞”八王,然後又在洛陽封了福王,又說是河南的田地已經是不夠封給福王的了,還要到其他省去劃出田地來,河南又是通衢之地,很多大府,達官貴人住在這裡的人也不少,他們同樣是佔據大量的田地,官府催賦稅的時候,自然不會找這些藩王親貴,官宦大族,那些賦稅都是落在了平民百姓的身上,崇禎皇帝又是層層的加稅,百姓怎麼活的下去。

瞭解到這個原因之後,李孟反倒是覺得在山東看到的那些流民還不算多,居然沒有出現大股的難民潮,河南平民的忍耐能力真是強。

丁家道口已經是河南境內,情況又有不同,這裡算是山東入河南的一個關口,看起來頗為的繁華。

雖說也能看到不少的臉有菜色,形容枯槁的流民,不過也有很多人在興致勃勃為衣食忙碌,看起來還算是健康。這也算是出乎李孟的預料,預想的那種人間地獄的景象倒是沒有出現,整個渡口一帶有一種畸形的繁榮。

李孟想了很久才是琢磨明白,之所以在災難中還有一抹亮色,是因為這時代不光是農業,工商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這多少還是救活了許多人。

根據做嚮導的孟家子弟所說,歸德府靠近南直隸,是淮鹽大肆販賣之地,地方與其說是河南所轄,倒不如說是南直隸的一個府,這些嚮導也是覺得李孟這次來是考察私鹽販賣的市場的,這些孟老掌櫃的子弟都是努力巴結李孟,自然是有什麼話說什麼,絲毫不擔心洩密之類的事情。

青鹽應該是在華陰潼關和盧氏寶應一帶,由陝入豫,李孟的目標正是這個地方,所以也不願意在歸德府多呆,直接沿著黃河洗去,沿河去開封府,走鄭州去洛陽。自然是同意了嚮導的意見,直接上路。

補充了給養之後,一行人沿著官道走了十幾里路,又在渡口換乘船隻,當時的漕運都是沿著水路從歸德到開封,開封到洛陽,然後供應關中一帶,船運十分的發達,而且文如商行的生意看來做的門路通達,那幾個嚮匯出去聯絡,就搞到了船隻,李孟的船費多給了五成,對他來說多花不了多少銀子,可船家們人人樂意。

河南的情況已經是有些糜爛,濟寧州下河南的時候,船家對於在岸邊停靠還沒有什麼說法,可河南的這些船家不到沿途靠著衛所和大邑的碼頭,壓根不敢靠岸,闖軍在河南的活動已經是有段時間,地方上的土匪和不法豪強也都是趁亂在外面揀些便宜,陳六和王海無事的時候閒聊。

聽他們說,平民百姓輕易不敢離開自己居住的城池,那些野外的村子經常遭到匪徒響馬亂賊的劫掠,百姓們要是出門離開城池去往他處,十幾個人是不敢動的,一般都是結成一百人兩百人的大隊才敢行動。

唯一還有些太平的地方也就是沿河一線的城邑了,在河上,大隊的官兵有足夠機動力往來支援,城池之中靠著水運也不愁補給,所以情況比起河南其他地方還算是不錯。

八月中旬的時候,李孟一行人來到了開封城,船隻需要補充些給養,那些嚮導也有文如商行的公事要辦理,跟李孟商議,希望在開封城呆個十天左右,然後繼續趕路。

李孟的煩躁和急脾氣都已經是被快不起來的行路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