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處在於:在列奧納多這幅畫裡,小基督與聖約翰竟然碰面了,按照傳統兩人應該是在聖家族離開埃及的途中相遇。(兩人的相遇並沒有出現在《聖經》裡,而是出現在聖雅各寫的福音書中。)巖洞裡荒無人煙,按照文藝復興時期的理解,那是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在列奧納多這幅最為靜謐的畫中似乎暗藏著一段故事。聖母子一家人走了一段路之後,人困馬乏,停下來休憩一下,但天色已晚,她們決定在巖洞裡過夜,洞裡雖然條件艱苦,卻可以保護一家人的安全。我前面已經提到過“巖洞”這個主題,這個主題出現在寫於1480年那段精彩的短文中,收錄在《阿倫德爾抄本》中。這幅畫不正表現了黑乎乎的洞中藏著的那個“奇妙之物”。望著此畫,我們不禁恍然大悟。我們似乎變成文中那個敘述者,“來到一個巨大山洞的洞口,之前從未聽說過這個山洞。我在洞口前佇立了半晌,驚訝萬分……”
自然景觀與虔誠的形象之間相互作用,一片美輪美奐的野花使之進一步加強,這些花都帶有某些宗教象徵。聖母頭部右側是耬鬥菜(colomba),它的名字廣為人知,象徵了“聖靈的鴿子”(colomba)。聖母右手上面的植物名叫“蓬子菜”,傳統上是馬槽的象徵。小基督腳下是仙客來,其心形的葉子使這種植物成為愛與虔誠的象徵,他膝蓋旁邊是報春花的基生蓮座葉叢,報春花代表美德,韋羅基奧的雕塑《手持一束花的女子》中的花也是報春花。跪著的聖約翰下面的植物也不陌生,它就是“茛苕”,一般種在墳墓上面,被認為是“重生”的象徵,因為春天時節它光滑而美麗的綠葉會迅速生長。畫中巖洞的簷口還掛著“金絲桃屬植物”,或稱“聖約翰花”,其黃色花瓣上的點點紅色象徵了聖約翰殉道時撒下的斑斑鮮血。'220'畫家與高品味的觀者對這些聯絡的象徵意義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是畫作的精確性和移情作用也表明這些植物並非虛構,我們看到的岩石和植物都是真實存在的,已經達到了神似的效果。作品的中心形象是聖母,受到“無沾成胎協會”頂禮膜拜,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她也是自然的女性化身——“所有主人的情人”,列奧納多也為此花費了不少心血。
逃跑的方式(1)
1485年,黑死病在米蘭肆虐,一直持續了三年的時間,1485年是黑死病爆發的第二年。列奧納多曾在佛羅倫薩見識過這種瘟疫。1479年黑死病在佛羅倫薩突然爆發,但幾周之後則慢慢平息下來。而米蘭這次卻要嚴重得多。據估算,城裡幾乎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死於黑死病,不過這也可能有些誇張。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街區被瘟疫洗劫一空,空氣中瀰漫著白色的霧氣,一車一車的屍體被運到墳場集體掩埋。牧師在佈道壇上歇斯底里地鼓動人民與瘟疫決一死戰。人們小心翼翼地檢視身上腹股溝是否有腫塊,如果發現腫塊則表明已被感染,醫學上稱其為“腹股溝淋巴結炎”。1485年3月16日,地球發生了日全食,當時人們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列奧納多透過一大張打滿孔的紙觀看了這一現象,他還在一份簡短的筆記中對這種觀賞方法加以描述,取題“在觀看日食時如何保護眼睛”。
瘟疫肆虐之時,列奧納多正忙著繪製《巖間聖母》。沒有理由不相信,他就呆在米蘭提契諾門附近的德·普雷迪斯作坊裡。我們知道列奧納多的講究很多,他的手指上常會帶有玫瑰水的香味。惡臭的氣味、人滿為患以及他們攜帶的病菌令他苦惱不已。他曾說過:“人們就像山羊一樣,成群結隊,摩肩接踵,走過之處臭氣熏天,到處傳播瘟疫和死亡。”'222'而《巖間聖母》裡卻是一派迷人景象,全然沒有現實中那一切煩惱。一個涼爽的巖洞與世隔絕,帶有某種荒涼的祝福。
就在這個時間,他寫下了一種藥物的配方,可能是用於對付瘟疫的秘方:
取一些黑麥草的種子
蘸有葡萄蒸餾酒的棉花
某種白色的天仙子
一些起絨草
烏頭的種子和根
將上述材料弄乾,然後搗成粉末。將粉末與樟腦混合,即成。
瘟疫使大家人心惶惶,考慮到其緊迫性,列奧納多對“理想城市”的構造和功能開始了思考。這個話題在文藝復興時期非常流行。阿爾貝蒂和菲拉雷特都曾對其進行過論述,之前偉大的羅馬建築家維特魯威也曾撰文探討過。我們可以想像列奧納多與他博學的朋友多納託·布拉曼特也對這個問題促膝交談過。在約作於1487年的筆記和素描上,列奧納多畫了一座通風良好、由幾何圖形組成的未來城市圖,城市裡建有廣場、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