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部分

自己,然後將它們轉嫁到自己身上。”

說到天體,說到吸力,程晉州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萬有引力——自然界中的任何兩個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這兩個物體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跟他們的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

換言之,假設浮現在他眼前的星圖真的代表著各個天體與本星球的關係,那麼所有的天體之間,必然會有萬有引力的聯絡,馬赫龍所謂的力量,想必也就是萬有引力了。

頭一次對星術士們的本源力量作出猜測,程晉州興致勃勃的想:假如不同的亮點是天體,自己是地球,那麼每個點之間都會產生萬有引力,越遠的天體產生的引力也許越小,但距離遠的天體的質量卻可能更大。

這個時代的星術士們,對萬有引力大約只有朦朧的概念,故而只能用星神來解釋一切,並用經驗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正如同人們千百年來對一切不瞭解的自然現象的解釋一樣。

牛頓的萬有引力,是如此的簡單,卻又是如此的大膽,或許在這個世界,尚未有哪位先生,能有如此的想象力,同時又有能力予以證明吧。

然而,雖然萬有引力的描述是如此的樸素,其應用卻往往會複雜的讓人崩潰。

想想一下,在宇宙的半徑內,地球身邊除了月亮、太陽和其他幾個行星兄弟姐妹以外,更有行星的衛星,彗星,以及銀河系內的其他恆星,更遠的其他河系的恆星——雖然許多天體對地球的作用微乎其微,但依然是實際存在的。

具體到眼前的星圖中——程晉州非常肯定星圖是不全的——無數的天體之間,距離是猜測的,天體的質量是猜測的,其數量又是如此的多,公式再清晰簡單,程晉州用初級心算教程的方法,也是半天不得要領。

馬赫龍等的煩了,生氣的道:“太笨了,我們先試試音波攻擊再說,想想距離你最近的天體,看到有一股黑線將二者聯絡了嗎?”

程晉州停下無效的計算,聽他的話嘗試了一下,聳聳肩道:“看到黑線了。”

“好的,現在黑線是不是在那裡不斷的波動,左右上下的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