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內向者優勢》 作者:'美'萊利

前言

沒有那些具有創造性的少數人的引導,民主不可能存在。

——Harlan F。 Stone

還記得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大家相互比較著自己的小肚臍?在那個時候,我們都認為“內”比“外”好。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小肚臍向外突出,所以我為自己的小肚臍是向內凹陷的而感到很高興。

後來,當“內向”在我的頭腦中意味著“性格內向”,而“外向”意味著“性格外向”,情況就相反了。性格外向是“好的”。性格內向是“不好的”。因為我無論如何努力地嘗試,我也未能具有那些外向的品質,所以我認為自己是什麼地方有點問題。我不理解自己的許多事情。為什麼在其他人感覺很興奮的環境中,我卻會感到壓力太大?為什麼我參加外界的活動回來後感到自己要被悶死了似的?為什麼我感到自己像一條離水之魚?

為什麼性格外向為社會所推崇?

我們的文化重視並推崇外向的特性。美國是建立在個人主義之上的民族,它看重公民要善於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我們重視行動、速度、競爭和魄力。

所以,不奇怪人們都很排斥內向的個性。我們生活在一種對反思和獨處持否定態度的文化之中。“走出去”和“做”是人們的理想。在《追尋幸福》(The Pursuit of Happiness)一書中,社會心理學家David Myers博士指出,快樂需要擁有三種特質:自尊、樂觀和外向的性格。Myers博士的結論是建立在那些“證明”性格外向的人“更快樂”的研究之上的。這些研究是要求參與者指出自己是同意還是不同意一些陳述,如“我喜歡與其他人呆在一起”和“我喜歡有人和我在一起”。性格內向的人不是以同樣的方式描述自己的快樂,所以他們被認為是不快樂的人。對他們來說,像“我瞭解自己”或“我非常喜歡自由的生活”或“我有追尋自己的道路的自由”這樣的句子才是讓自己感覺滿意的標準。但是他們沒有被問及對這樣的陳述的反應。

當外向被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健康發展的很自然的結果時,內向的個性就成了“讓人敬而遠之的另類”了。在某種程度上,性格內向的人未能實現應有的社會生活。他們命中註定要承受孤獨和不快樂。

Otto Kroeger和Janet Thuesen是使用Myers…Briggs型別量表(後面將更多地提及)的心理諮詢家。在《型別論》(Type Talk)一書中,他們討論了性格內向所處的困境:“性格內向與外向的人在數量大約是一比三。結果,他們必須在生活中發展額外的應對技能,因為他們會承受很大的“改變自己、迎合社會”的壓力,要像這世界中其他的人那樣地行動。性格內向的人每日幾乎是從清醒的那一刻開始,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需要對外部世界作出反應並順從外界的要求。

我認為生活應該更公平一些。性格外向的人得到了大多數的好的讚譽。現在,應該讓性格內向的人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的獨特。現在是我們的文化對內向性格加以認可的時機了。我們應該停止嘗試適應外向的文化並停止“改變自己”。我們需要欣賞自己固有的個性。本書的目標就是幫助大家實現這一夢想。在本書中,您將學到三件基本的事情:(1)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您會為之而大吃一驚);(2)如何理解並欣賞您內向性格的優勢;(3)如何運用書中那大量有用的提示和工具來培育您很有價值的天性。

我沒有什麼問題,

我只是性格內向而已

最終發現獨處並不孤單寂寞,這是多麼意外的驚喜啊。

——Ellen Burstyn

在我三十多歲的時候,我的職業從兒童圖書管理員轉變到心理治療家(您可能注意到了,這兩種職業都是內傾的,但需要社交技能。)儘管我很喜歡作為一名圖書管理員的很多好處,但是我更希望從事一個在更個人化的水平上與人交流的職業。促進個體的成長和發展,幫助他們生活得更為滿意,這似乎是一個令我感到滿足的生活目標。在研究生階段,我第二次瞭解到內傾的現象是一種顯著的個性或風格。作為我的課程作業的一部分,我做了一些人格測驗,而且,在其中的幾個測驗中,結果表明我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我非常驚訝。當我的教授與我討論這一結果時,他解釋說內向和外向處於能量連續體的相反的兩端。我們落入那連續體的什麼位置就決定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