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臉的油腔滑調。1936年12月3日,她在北平天橋附近的香廠居仁裡16號與世長辭。死後連薄皮杉木棺材以及一應喪葬費用,都是別人捐助的。她被葬在陶然亭錦繡墩,如今墓地早已不存了。
四
時下在北京還能看到的與賽金花相關的遺物,一處是在陶然亭公園慈悲庵陳列室,內有賽金花墓碑,潘毓桂撰文,喻長霖撰額,吳炳麟手書,中國石公司鐫贈,是黑色大理石製品,高約二米。這塊墓碑,是北平淪陷後落水文人所營建的,如今記得此事的人已經不多了。陳列室中還有清末遺老樊增祥著名的前後《彩雲曲》,以及張大千畫的“彩雲圖”,都刻成石碑,在賽金花活著的時候,就已嵌在陶然亭的北牆上。另一處則是中山公園裡那座漂亮的漢白玉藍琉璃瓦石牌坊,也就是當年十分著名的 “克林德碑”。克林德男爵(Baron Clemens Ketteler)是德國駐華公使。1900年6月20日上午,他乘轎前往總理衙門,試圖交涉保護在京外交使團安全問題。途經東單總布衚衕,被巡街的神機營章京恩海用槍擊斃。 在此之前,北京的義和團發展得如火如荼,團民們到處攻打一切與 “洋”字沾邊的東西。義和團是一場以農民為主體的反帝運動。它的掀起,同19世紀末中國嚴重的民族危機直接相聯。甲午戰爭後,列強紛紛在華劃分勢力範圍。特別是德國強佔山東膠州灣(即青島)後,修築膠濟鐵路,開發沿線礦產,以及大批外國商品的湧入,破壞了農村的自然經濟,造成農民和手工業者生活日益艱難。外國傳教士到處傳教,教民以信教為護恃,為非作歹,也加劇了社會矛盾。相當多的人認為,他們生計的急速惡化,是因為外國人在修路、開礦、架設電報線時,傷了“風水”、“龍脈”,所以,他們便以義和拳這種秘密會社的形式進行反洋教和排外的活動。各種“特異功能”大為盛行。人們確信,義和團的老師和大師兄能用法術搬請各路神仙人物附體。喝了符水,洋鬼子的子彈就打不進自己的身體。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落盡夭桃又儂李(3)
這自然是一種愚昧。但既然洋務派的“自強”舉措沒能頂住帝國主義的擴張侵略,維新派的變法也遭到頑固保守勢力的血腥扼殺,中國農民就重返歷史前臺,以盲目排外的極端手段,來進行反抗西方侵略的悲壯搏鬥。而更可悲的是,這場鬥爭又被朝廷內的頑固保守勢力利用,摻雜著慈禧太后企圖廢除光緒皇帝帝位的宮廷黑幕,結果,被煽動起來的狂熱民眾,成了不可控制的街頭政治力量,天天在北京追殺洋人和“二毛子”,搶劫商店住宅,焚燒教堂醫院,外國人只得躲進使館,並在使館外築起街壘。 6月17日,六個國家在華的軍隊組成聯軍,攻打大沽口炮臺。19日,慈禧太后決定向各國宣戰,總理衙門宣佈不再保護使館,限外國人二十四小時內離京。克林德事件進一步惡化了局勢,也是後來八國聯軍推選德國人瓦德西(Conut Alfred Waldersee)出任總司令的原因之一,還成為辛丑議和時德方勒索的主要理由。 辛丑議和時,男爵夫人一心要替丈夫報仇,提出要慈禧太后或光緒皇帝抵命賠罪,使得和談陷入僵局。這時,做過中國駐德國公使夫人,又和聯軍統帥瓦德西是舊相識的賽金花出場斡旋。她告訴剋夫人,要把太后列為元兇是不可能的。建議為克林德豎立一座牌坊,類似歐洲人的石碑或銅像,算是中國向德國賠罪的一種象徵。這個建議推動了談判的進 程,並被寫進《辛丑條約》的附件。
牌坊於1901年6月25日破土興建,1903年初竣工,位置在克氏飲彈的總布衚衕西口,四柱七樓,式樣仿明十三陵牌坊,但規模較小(後者為六柱十一樓),用拉丁、德、漢文刻有清帝“惋惜凶事之旨”,是中國近代國恥的象徵。十五年後,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敗北,北京市民興高采烈地湧上街頭,搗毀克林德碑。1919年,協約國出面,要求德國將被拆毀的克林德碑修好,移至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將坊額改為“公理戰勝”四字,意思是“公理戰勝強權”。###那天,還把賽金花請去,站在前排,攝過一張合影。1952年,在北京召開的亞太地區和平會議,又決定把這個牌坊改為“保衛和平”坊,如今的坊額上,留下了郭沫若先生題款的手跡。我在中山公園徜徉時,曾拿著“克林德碑”的歷史照片仔細對照“保衛和平” 坊,發現了兩個建築間存在著明顯區別:後者在四根立柱頂上作了重新處理,取消了較低矮的四組紫藍色琉璃瓦挑簷,這樣,整個牌坊就變成四柱三樓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