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5部分

師的正規部隊,包括新成立的第10裝甲師,和一個由要塞部隊所新編成的步兵師,即第50師。他們一共為24個步兵師,3個山地師,6個裝甲師,4個輕型師,4個摩托化步兵師和1個騎兵旅。此外還有16個新成立的師,並且在總動員之後始能編成,預定用在第二波到第四波之間。這些部隊最初當然不能算是第一流的部隊。黨衛軍師和一兩個加強黨衛軍團也都奉命參加波蘭戰役。”

“在西線方面只留下了11個正規師,一些大約相當於一個師的要塞部隊(和35個新編師,作為第二線到第四線的部隊。完全沒有裝甲或摩托化部隊。所以一共雖有46個師的兵力,但其中只有四分之三是適合於戰鬥條件的。曾經接受一個空降師的訓練與裝備的第22步兵師,,留在德國境內供陸軍總部直接調遣。德國空軍的主力也是用在波蘭方面,共分兩個集團軍,而在西線方面只留下了一個較弱的第3集團軍。”…;

“像這樣的分配兵力,德國當局所冒的危險實在是相當的巨大。在這個時候,德國最高統帥部已經知道法國陸軍的實力在90個師左右。實際上,在1939年秋天裡,法國在3個星期之內,一共編成108個師的兵力。其中包括著57個步兵師,5個騎兵師,1個裝甲師,和45個預備師,此外還有強大坦克和炮兵部隊的支援。法國的預備師都是由已經受過充分訓練的預備兵員所組成;而德國的新部隊卻大部分是由新兵或第一次大戰中的老兵所組成。所以毫無疑問,從第一天起,法軍在西線上的兵力就早已超過德軍很多。在另一方面,英國對於陸上兵力的貢獻卻十分的有限。它一共只有4個師,而且甚至於到10月上旬才達到了歐洲大陸。”

“德軍對波蘭的作戰計劃基礎,是要想盡量利用其邊界的全長,以便從一開始起即能包圍敵人。所以德軍的部署是在側面分成兩個距離頗遠的集團,而留下了中央地區幾乎是門戶洞開的。北方集團軍群的總司令是博克上將,參謀長是沙爾穆茲將軍。下轄兩個集團軍,一共包括5個步兵軍和1個裝甲軍。它們又一共指揮著9個正規步兵師,包括新成立的第50步兵師,8個新動員的步兵師,2個裝甲師,2個摩托化步兵師和1個騎兵旅。一共21個師。此外在東普魯士還有肯尼格斯堡和羅茲的要塞部隊;在波米拉尼亞還有尼采旅。在這個集團軍群之內,第3集團軍在東普魯士境內展開,集團軍司令為庫赫勒將軍;第4集團軍在波米拉尼亞境內展開,集團軍司令為克魯格上將。這個集團軍群的任務為切斷波蘭走廊,把騎兵兵力集中投擲在維斯瓦河的東岸,再向東南或南前進。在突破了拉柳河一線以後,就從背面上攻擊維斯瓦河的波蘭守軍。”

“南方集團軍群的總司令是隆德施泰特上將,由我擔任參謀長。這個集團軍群的兵力比較強大。它包括著3個集團軍:第14集團軍,司令為李斯特上將;第10集團軍,司令為賴歇瑙上將;第8集團軍,司令為布拉斯克維茲上將。算起來,這個集團軍群有8個步兵軍和4個裝甲軍,共計15個正規步兵師,3個山地師,8個新編師,和機械化部隊的主力——4個裝甲師,4個輕型師和2個摩托化步兵師。一共為36個師。”

“第14集團軍展開在上西里西亞工業地區中,以及摩拉維亞的東部和斯洛伐克的西部。第10軍在上西里西亞的周圍和克勞茲堡的南部。第8集團軍在西里西亞中部,位置在阿爾斯的東面。這個集團軍群的任務為擊敗在維斯瓦河大河灣中和在格里西亞境內的敵軍,用強大摩托化兵力向華沙衝進,採取寬廣正面儘可能迅速地攻佔維斯瓦河的渡口,然後再與北方集團軍群合作,以毀滅波軍的殘部。”

“關於波軍的部署情況,我們知道,在平時,波蘭共有30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1個山地旅,和2個摩托化裝甲旅。此外還有幾個團的國界守備隊,一大堆自衛隊營,和駐守在格地尼亞…赫爾地區中的海軍部隊。波蘭軍隊總數相當可觀。不過,它的兵器卻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舊貨。它的空軍雖然也有飛機一千架左右,但很多都不夠近代化的標準。”

“我們事先已經估計在戰時,波蘭的師數還可以增加一倍,但是有無必須的裝備,卻似乎是一個疑問。我們瞭解到波蘭統帥部對於其兵力的部署是這樣的:沿著東普魯士的邊界,在波爾——拉柳…——維斯瓦一線的前面,在蘇華爾基與羅門查之間有一個戰鬥集團,共為2個師和2個騎兵旅。在摩拉瓦(的兩側為莫德林集團軍,共為4個師和2個騎兵旅。在波蘭走廊地帶中有波莫爾茲集團軍,共為5個師和1個騎兵旅。從瓦爾塔河到斯洛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