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懷抱的散沙。
徐弘基心中不住嘆息,找個由頭笑著同與會眾人一一告別。
當徐弘基冒雪離開畫舫時,王九正踏過貴陽城頭凍血,靴底冰碴與黑痂碎成一片。
軍民因皆能吃上飽飯、沒有戰亂而喜笑顏開,正熱火朝天修繕著城池,不時以虔誠的目光,在偷瞄著他們可敬的將軍。
一切都值了。
……
正月十六。
早已進京的秦良玉奏摺,終於等來了各部結束休沐。
此時,西南形勢已翻天覆地。秦良玉一路艱辛,才帶著她的兵馬終於退回石砫!而川黔湖廣的土司,竟全被王九剿的剿、降的降!其地盤早已駐下他的兵馬……
更可恨的是:江南秘密派出千餘儒生去教化西南,竟在準備靠岸夜泊時翻船?好在被當地漁民救起,但被強烈警告!已無需再往。
儒生自己也不願去。他們被侗人巫醫所救,而苗女用苗藥為其療傷時,哼唱的古歌如此悅耳,火堆旁的舞姿是如此動人。幾天下來,他們覺得自己已被教化。
而比翻船更可恨的是:秘密運往西南的三百船糧食,竟被思州叛軍所劫?十二萬石糧無影無蹤。
事已至此……
唯有秦良玉的釜底抽薪計,才可能制住王九!但也僅是可能。
穩妥起見!
朝廷一邊照準秦良玉的奏摺,對此千里特急明發聖旨!一邊卻又對王九大加褒揚恩賞,特擢年紀輕輕的他…加銜右軍都督府同知……
關鍵是:不但不讓秦良玉去節制王九兵馬,還對其貪功貪兵權行徑大加斥責!更是絕口不提之前允下的侯爵冊封。
而且,朝廷邸報中將不能改土歸流的罵名,明確推給秦良玉。
——改土歸流,即以流動官吏治理,代替世襲土官的地方治理。那是流芳百世的德政!天下都知其偉大意義:剷除割據叛亂的土壤。
但川黔兩地的土官,卻全換成王九部將!且因功而世襲罔替。明面上,等於是好處都給王九!罵名全由秦良玉承擔……
不過,朝廷還是對秦良玉奏摺中,所列舉的罪證迅速派人徹查。若屬實則治王九之罪,若誣告則治秦良玉之罪。
恰好!都察院、大理寺有不少官員,春節都去了湖廣探親或遊歷,多發幾道聖旨就行……
恰好!逗留在湖廣川黔的很多官員,都聽到首叫《九頭謠》的民謠:王九頭、九尾繞、啃完川黔啃湖廣,九張嘴、食不停、餵飽九頭九州苦……
聽說各府縣稟生,與南京國子監的監生,醉酒高歌時競歌成風,連私塾的蒙童亦能拍手歡歌。
無論如何!貴人們還是期待著能釜底抽薪。
唯有秦良玉正在燈下獨飲,下酒的卻是支白杆長槍,那上面徽記是馬家的千年圖騰。
熊廷弼王九能做甘冒奇險、無懼生死的國士!她也能當“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