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主力被殲,唯一可憑藉的統帥也神秘逃走,郢都完全暴露在房陵秦軍的威懾之下,豈非大險?匆忙聚商,楚威王與所有王族大臣便連夜乘舟師進入雲夢澤避難!有一支頗具規模的水軍,這是楚國唯一強於秦國的地方,否則便當真是大難臨頭了。三個月後,楚國為了避開秦軍鋒芒,遷都雲夢澤以東、長江南岸的壽春 ,都城名字卻仍然叫做郢都。

第二仗,攻取韓國宜陽 ,奪得韓國鐵山!

司馬錯奇兵戰勝楚國大軍,被迫楚國遷都後,秦國朝野大為振奮。司馬錯對山東列國的戰力有了更清楚的瞭解,在回師北上時向嬴駟上書:順道出武關,奪取韓國的宜陽鐵山!嬴駟立即召叔父嬴虔與樗裡疾會商,三人對司馬錯的用兵才能已經不再疑慮,立即快馬回書,贊同奪取宜陽!同時議定:樗裡疾率領藍田一萬鐵騎,東出策應。

宜陽地處函谷關以東百餘里,東北距洛陽只有數十里,是洛水中游山地的咽喉要塞。因為這片山地有天下最為富有的鐵礦石,所以韓國專門設定了宜陽邑鎮守宜陽鐵山。近百年來,圍繞著爭奪宜陽,韓國與幾乎所有的大國,包括宋國一類的二流國家打過仗,無論如何,總是勝多敗少,確保了宜陽沒有丟失。韓國在申不害變法時曾經訓練出了十萬新軍,但在對魏國的新鄭大血戰中幾乎打光,僥倖剩下的,便是駐守宜陽的兩萬騎兵。那場大血戰後,新鄭國人死傷十餘萬,韓國財富也幾乎消耗殆盡,元氣大傷,根本無力擴充新軍。重新招募的五萬士卒,也缺乏精良軍器與充足糧草,嚴格訓練自然也是大打折扣,其戰力與申不害時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惟獨駐守在宜陽的這兩萬騎兵是當年的勁韓鐵騎,堪稱真正的精銳之師。韓國攻宋、攻魏接連得手,靠的便是這支鐵騎主力。正在大宴群臣滿城歡慶的時候,韓宣惠王突聞警報——秦國偷襲宜陽,激戰正酣!“哐啷!”大響,韓宣惠王的銅爵掉在了鼎盤中,湯汁四濺。

拱衛新鄭的五萬步騎立即兼程疾行,開往宜陽救援。三天三夜之後,疲憊不堪的韓軍方才渡過伊水,看見了洛水北岸的宜陽城樓。韓將下令全軍埋鍋造飯,飽餐之後激戰秦軍。可炊煙剛剛升起,一股潰散的騎兵就衝了過來,戰馬騎士渾身鮮血,看得韓軍將士膽顫心驚。三言兩語,便知秦軍已經攻下宜陽,韓國兩萬精銳騎兵已經全軍覆沒!

逃回來的騎兵說:月黑風高的後半夜,秦軍步兵突然出現在宜陽城下,趁夜全力猛攻。

待到天亮,韓軍守將清楚了秦軍全是步兵,便率領城內鐵騎殺出,要一舉消滅秦軍。誰知秦軍竟是根本不退,反而築成步兵圓陣迎戰。宜陽騎兵被秦軍的傲慢激怒了,發誓要與秦軍步兵見個高低。鏖兵競日,韓軍竟是無法撼動秦軍步兵的大陣,反而死傷了兩千人馬。這時,天近暮色,大禍降臨,秦軍大隊鐵騎神奇的從漫山遍野殺了出來。韓國的宜陽鐵騎就這樣陷入兩面夾擊,兩個時辰便全軍覆沒了!只是不知何故,秦軍竟沒有追擊韓國援軍?“那真叫害怕……”傷兵驚魂未定:“黑人,鐵馬,尖利的號角,閃亮的長劍,我們還沒回過神來,就被他們分割成了碎塊。”訊息傳來,韓國朝野無不倒吸一口涼氣!要知道,申不害訓練的韓國鐵騎也是赫赫大名的天下勁旅,魏趙齊楚燕几個大國無不忌憚三分,可如今竟被秦軍一夜之間全部殲滅,這秦軍銳士之戰力如何不令人膽寒?

第三戰,奪取魏國佔領的崤山區域,全面控制崤山!

對秦國戰事的前期謀劃,司馬錯始終在壯大根基上做文章。楚國房陵是糧倉,韓國宜陽是鐵山。緊接著,司馬錯便看準了奪取崤山這步棋。崤山,是與秦、魏、周、韓、楚五國都大有干係的要塞山地。從位置看,它處在黃河東折處的南部,與桃林高地連成了一片廣袤的山原,向西伸展到華山地帶,向南楔入楚國北部的丹水中游,向東則居高臨下的鳥瞰三川地區,與洛陽幾乎只有百里之遙,騎兵兩個時辰便可兵臨城下。崤山地帶的咽喉要塞就有三處——東邊函谷關、南邊武關、西邊桃林塞 。對於這五國,崤山都有“門戶”的意義。誰佔據了崤山,誰便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國門。

長期以來,崤山與河西地區一樣,都是魏國佔領的“飛地”。商鞅收復河西后,只收回了包括函谷關在內的崤山西部地帶,崤山的大部分地區尚處在分割拉鋸狀態。楚國佔據了崤山南部,魏國控制了崤山東南部。也就是說,秦國的武關直接處在楚魏勢力範圍,函谷關外的東部山麓也在魏國手裡,崤山所具有威懾力的全部地段,並沒有被秦國全部掌控。從東出爭霸的眼光看,只要崤山處於分割狀態,秦國東部的封鎖就還沒有徹底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