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換人”三個字能從崇禎嘴裡說出來,那可真是破天荒了。
要知道,整個大明276年加一起才156個內閣成員,崇禎時期便有51位。
他執政的17年裡,任命了19個首輔。
兵部尚書更換了14次,其中7人被處死,6人被革職查辦,只有1人光榮退休。
還更換了17位刑部尚書!
此外,崇禎還處死了7位總督、11位巡撫。
現在,內閣成員們竟然從崇禎嘴裡說出來“少換人”三個字。
稀奇!
太稀奇了!
這都不是母豬會上樹了,而是莊稼地裡長出肥肉啦!
看著他們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崇禎問道:
“朕說錯了嗎?”
“陛下英明!”
李邦華等人怎麼會認為崇禎說錯了,皆贊其英明。
畢竟,少換人的意思就是,他們幾個不會像前輩們那樣,幹個一年半載就被撤換。
崇禎滿意的點頭:“你們支援朕就好了,把那些聖旨都發出去吧。”
李邦華左右看看,開口道:
“剛剛說的幾份聖旨沒問題了,但是太子參與朝政這件事,還請陛下三思。”
崇禎為了以後不上早朝,做了一些安排,讓太子參政就是重要一步,他回應道:
“這有什麼好三思的,讓太子參與朝政是替朕分憂,還能熟悉政務軍務,瞭解朝堂運作,為將來打算。”
方岳貢忙道:
“陛下身體鼎盛,實在沒必要過早的考慮太子參政的事情。”
崇禎搖頭:
“太子已16歲,朕在這個年紀已經執政了。而且,太祖、成祖都有太子參政和監國的舊例,此時完全可行。”
李邦華立刻明白的崇禎的意思,眼神深邃,沉聲問道:
“陛下準備帶兵?”
此話一出,方岳貢、範景文等人也回過味來,他們明白,自從崇禎兩次出城衝鋒,皇宮和京師的高牆就擋不住這位皇帝了。
崇禎鄭重點頭:
“張獻忠佔據四川,隨時會侵犯湖廣,闖賊的右營壓在荊襄,左良玉他們不能動。
建奴盤踞遼東,隨時都可能叩關,關寧鐵騎也不宜調動。
我大明若想滌盪天下,需要一支機動隊伍,目前來看,這支隊伍由朕來帶領最為穩妥。”
內閣眾人陷入沉思,崇禎趁熱打鐵道:
“此前李闖來犯,朕下旨勤王,三個受徵召的勤王之師中,吳三桂磨磨蹭蹭,劉澤清借傷按兵不動,只有唐通來了,結果投降了。
西北各部,除了周遇吉等少數文武,大都降賊。
若想完成建奴與闖賊相爭,朝廷得利的設想,朕御駕親征是最好的策略!”
崇禎的話還算有道理,再加上【人格魅力】屬性的加持,內閣眾人內心已經同意了他的想法。
但是眾人都知道,因為武宗朱厚照成天遊蕩在外的舊事,朝臣對皇帝出京有著極大的牴觸心理。
待將來崇禎公佈御駕親征之時,群臣必定反對。
想到這,幾位閣老又擔心起來。
崇禎看出了他們的擔憂,緩聲道:
“若是日後提及此事,群臣必然群而攻之,但是,現在朕攜大勝之威,完全可以快刀斬亂麻!”
李邦華想了想道:
“是啊,現在完全可以藉著追擊李自成,奪回居庸關的藉口出征!先試探一下朝臣的動向。”
崇禎又道:
“更重要的是,朕要在居庸關外擺出一副大戰的樣子,讓建奴深信闖軍集中兵力和朝廷相爭,放心大膽地去偷襲西北長城。”
李邦華想通了其中的關鍵,大聲讚道:“陛下英明。”
崇禎見內閣沒有反對的聲音了,笑著道:
“太子參政沒問題了,朕出征居庸關也沒問題了,王永吉、吳三桂等人堅守長城關口的聖旨,應該也沒問題吧。”
李邦華道:
“只有燕山長城穩固,建奴才會前往山西入關,因此臣認為,不僅要王永吉等人嚴防長城,還要加派人馬支援他們!”
方岳貢問道:“京畿地區哪還有人馬可用?”
李邦華笑道: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朝廷只需要拿出些銀兩,徵調北直隸的民壯北上長城協防。
再命吳三桂等人,從寧遠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