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七回 潞州府各官報喜 劉炫一言驚晉王

一路原住百姓稀少,地域廣闊,現採用新制以流民填補河東人口,現已經初具規模,人口戶數達到35萬戶,加上原有戶籍,總戶數約46萬,人口已達近200萬之多。新法實施以來,增加新耕土地50餘萬公頃,土地產出頗豐,轄內萬民富足,每日不斷引得周邊郡州百姓紛至沓來,我河東各州縣百姓人數已達飽和,後來百姓皆按照殿下要求填入太行山區,截至目前引入太行山百姓人數也已達30萬人,均由金頂總寨華公義分別安置於太行山各山寨。再過十日左右,我河東郡各地將進入秋糧收穫季,下官等初步計算,預計今秋糧食豐產可達500萬石以上,可收歸河洛倉官糧近350萬石,加上倉中原有儲糧共計可儲糧約850萬石。”裴世矩一口氣說了這許多,氣息略喘,停下來端起茶杯往口中灌。

“殿下,我河東澤州上月即開採出鐵礦和黑石煤礦,現在澤州鐵礦已有三處,皆是高鐵含量礦藏,現已就近修建鍊鐵高爐作坊20處,每日可煉就鐵錠上萬,如今運往我潞州府庫存放的鐵錠已達55萬之多,除去上繳京師國庫15萬個以外,尚餘40萬個足以滿足我河東之用,且每日澤州還在不斷產出。黑石煤礦產量更大,除運至潞州200萬斤外,產出皆就地貯存,不必再運至潞州。此物現還未普及使用,露天存放極佔土地。解池鎮鹽場現規模擴大數倍,每日產鹽多達10萬斤,解池鎮現已成為我河東最富庶之地矣!還是請劉炫大人給殿下講講吧!”裴蘊向楊二彙報完鐵煤鹽三事後,將最早進行開發的解池鎮發展建設一事交由直接的主官劉炫來具體彙報。劉炫至投入晉王麾下後就一直主持解池鹽業生產及解池鎮各產業發展建設,由他來彙報更為合適。

“呵呵呵呵!殿下,有時間的話還請移駕解池鎮。經過大半年的全力發展,如今的解池鎮與往昔大為不同矣!”劉炫微笑著向楊二拱手施禮緩緩說道:“光是鹽場面積就達2萬餘畝,製鹽民夫及輔助人員就達3萬餘人,每日產鹽最少時為10萬斤,天氣好時可達15萬斤之多。更可喜的是如今解池周邊早已沒有了荒撫沙地,解池鎮也已擴大許多,現在沿池水周邊已經建成一座近5萬人的城池。除鹽場生產外,以原古潞村民為主的水產業也已經形成規模,每日從鹽湖水中產出海帶、海魚產品等近2萬斤,現在潞州城集市之中都可購買。兩個月前,在解池湖西南20餘里處,又發現一個諾大的湖泊,那一池水中所產又有不同,乃是硝鹽湖,湖水中含鹽少,含硝多,湖邊現在已經建成一座硝石場,僱請民夫300人,專一從湖水中提煉硝石,製成煙花爆竹供應各州府市場,如今是產銷兩旺啊!這還多虧了鄭大人的協助,方有我解池鎮的興盛。”劉炫說完不斷面向一旁的鄭鳳熾拱手拜謝。

“哦?你那解池鎮現建有硝石場?每日可產硝石几何?”楊二原本聽了各官員彙報的數字已經感覺心潮澎湃,沒想到這大半年在自己主要幕僚的建設下,河東各方面發展竟然如此之好,已然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了,這突然又聽到劉炫口中說出了“硝石”二字,不禁渾身一震,不由得看向了左側座位上的麻叔謀一眼,只見這麻叔謀也是眼睛一亮,臉露驚喜之狀。看來是和自己想到一處去了。

“是的,殿下。現有的硝石場規模不算大,產量也不算高,大致每日可制硝石近千斤左右,均用於煙花製造,也有零星供應雲遊至此的走方道士,以作道家金丹煉製的原料。”劉炫見楊二問,便作了補充說明。很顯然在這隋朝著名的科學家、實幹家面前,這硝石的作用還僅限於製作煙花爆竹之上,無甚大用。這就是這個時代對硝石科學的認知侷限所致。

“鄭公,你跟本王講講這硝石販買至陳國、突厥等外國,他等作何用處?”楊二現在對這個硝石的去處變得更加關心起來,便點名問著自己的財神鄭鳳熾父子。

“哦!回稟殿下,這硝石現今的主要用作皇家盛夏製冰以消暑,故陳國及突厥皇家貴族中用量最大。再則,這硝石也是一劑中藥,與雄黃藥用相當,不分國界但凡藥鋪均備有此物。三則就是大量用於煙花爆竹原料。眼下,我解池硝石主要販買至南陳皇室及各地藥鋪之用。倒是極少賣與那突厥蠻族。”鄭鳳熾說完看向自己身邊的兒子鄭旭,眼光詢問著兒子是否要補充下。

“殿下,現今京師長安、冀州、山東、蜀中等我大隋富裕之地,所用的硝石几近由我解池硝石場壟斷。雖總體用量不大但貴在此物價格較高,也可為我河東府庫創造不菲的收益。”鄭旭立時起身補充說明了下,自己父親和其他長輩高官可以坐著彙報,他則不敢如此。

“好!鄭少東主,這硝石生意可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