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只派了一個輕步兵師是還有“迴旋餘地”的表現!
面對這支經常冒出來搞破壞的游擊隊,幾乎將全部兵力都壓到前線去的共和軍已經沒有多少餘力去圍剿他們。兩國殖民地的邊界綿延近200公里,而且多是平原和裂谷,對方這支以裝甲機兵為主的機動部隊,可以隨時從邊界上的任意一點鑽進來。
為了防備他們,共和軍一方組織了20餘艘宇宙船,和偵察機配合巡邏邊界。雖然有效遏制了對方入侵的頻率,但還是偶爾會被對方逮到機會越境襲擊運輸隊,簡直防不勝防。
不過現在他們被另一夥“獵人”盯上了!
“從目前的情報上來看,這支機動部隊應該都是德國人,地面部隊有12臺ii號機甲和少量的i號偵查機甲。每次突襲都會有空中掩護,除了最近越來越頻繁露面的bf…109外,他們還有一種裝備了大口徑機炮的對地攻擊機。”
“是德國人的禿鷲軍團嗎?”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的!”
正趕往後方的紫陽花號上,趙艦正從手下那裡聽取有關叛軍游擊隊的情報,他們當下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獲取交戰雙方各種新銳武器的情報資料,蘇聯的機甲和德國人的飛機都屬於讓趙艦感興趣的重點目標。
為了檢驗彼此軍隊的實力差距,蘇聯人希望能和這支德軍部隊來一次“公平”的較量。一個裝甲營vs一個裝甲營、一個戰鬥機中隊vs一個戰鬥機中隊,打過之後孰強孰弱自見分曉。
為此德拉戈維奇在柯錫金的要求下,同意重建雷澤諾夫的裝甲中隊,給他們補了8臺t…26和7臺bt…5,加上原有的4臺和a…20,一共20臺機甲。空軍方面也調派了一個滿編的i…16中隊,準備拉開架勢和德國好好幹一架!
ps:
不再當全職之後,時間上各種“突發狀況”,他喵的修空調讓我一個幹消防監控的全程陪護是幾個意思!?好吧!我其實也挺希望趕緊修好的,尼瑪快要熱到滿頭大尿了!
ACT153 戰爭傑作
1934年3月,隨著第一批bt…7快速裝甲機兵的入役,蘇聯國防委員會便立即下達了開發下一代新式機甲的指令。
哈爾科夫“火車頭廠”受命進行相關開發工作,總設計師柯錫金在當年年末便向委員會遞交了第一個木製模型,然後於36年中旬造出第一臺樣機,也就是趙艦眼前這臺代號“a…20”的妹子型機甲。
本著對這臺心血之作的嚴格要求,柯錫金自然不滿足於只在國內的試驗場做普通測試,因此特意申請將樣機帶到戰場進行實戰檢驗,而他本人也跟著來到了西班牙。
值得一提的是,蘇聯人出於安全考慮,在運輸船的選擇上,很無奈的pass掉了西班牙和自己的貨船,選擇了趙艦的船隊!
a…20在設計之初,是以開發慘遭“腰斬”的bt…1s機甲為基礎改進升級而來,而bt…1s在某種意義上則可以看做是bt獸型系列的“直立行走版”,擁有“人、獸”兩種行走模式。柯錫金以此為基礎,融入了自己的設計理念。
柯錫金始終認為,使用“避彈外形”要比單純的增加裝甲厚度更合適。因為增加裝甲厚度勢必會造成重量增加,導致機甲的速度降低,而避彈外形則可以透過調整裝甲的形狀和角度,在不增加多少重量的前提下,提升機甲的防禦力。
因此a…20雖然比bt…7要稍微慢一些,但也有65公里的最大時速。
別看a…20的主裝甲板厚度只有20毫米,似乎比13毫米的bt…5和15毫米的t…26強不哪去,但其胸部裝甲的32度傾斜角使其具有了等效於40毫米的防禦能力。
這個厚度已經超出了德制pak35型戰防炮在100米距離上的最大穿深35毫米,只要別讓對方找到垂直攻擊的機會,a…20的防禦在當下的陸地戰場上可以說是無敵的存在!
而除了座艙前的主裝甲,a…20在身體的其他部位也儘可能做的有稜有角,跟其他國家那些要麼四四方方、要麼圓圓滾滾的貨色形成鮮明對比。整臺機甲的外形乍一看有點醜,但細看卻能品味出一股獨特的俄式暴力美學。
“嘖嘖,可惜只有一臺,不然這陸地戰可就要夠那些德國佬受的了。”
趙艦知道在此時的戰場上,如果拋開整個體系和戰術不談,單純比較裝甲機兵的效能而言,共和軍一方的蘇系機甲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德國人的i號、ii號和義大利人的菲亞特3000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