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部分

人認為,這次作戰少了一航戰會有勝算一樣。”

“哼!這裡絕對不退讓!”

狠狠的瞪了一眼竟敢瞧不起自己和赤城的山口多聞,已經意識到自己擅闖高層會議室的加賀,在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後。衝山本五十六歉意的鞠了一躬,然後便默默的退出會議室。

現場的一眾海軍高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這加賀平時一副三無少女樣。沒想發起火來還挺嚇人的!

……替身部分……

加賀號(かが/kaga)航空母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原始設計是戰列艦,作為“八八艦隊計劃”的一部分,1920年7月開工,由神戶川崎船廠(カワサキ/kawasaki)建造。1921年11月17日下水。按照1922年簽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加賀”號1922年停工,原計劃解體。日本將停建的主力艦的“天城號”、“赤城號”改裝為航空母艦。1923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在船廠的“天城號”因龍骨被扭曲而報廢,日本遂將原定停建銷燬的艦體稍小的戰列艦“加賀”號接替“天城號”,改造為航空母艦。

“加賀”的命名源自日本古代藩國名即位於北陸道的加賀國。這與大部分是使用飛翔的動物作為命名的其它日本海軍航空母艦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加賀”號在開工建造時是一艘戰列艦。但在建造中途改建為航空母艦,卻沒有改名而沿用原本的戰列艦命名所致。

1934年6月至1935年10月“加賀”號在佐世保海軍造船廠進行現代化改裝。原先設計是想參考美國海軍的列星頓級航空母艦作為範本。但是在“友鶴事件”之後所有日本船艦都進行重心的再計算,為了減少側風面積因此列星敦級的艙面甲板設計被全面放棄,改為與赤城號類似的航艦設計。

主要修改之處是向下彎曲的橫臥式煙囪因為佔用艦艇空間過多加上煙囪溫度讓艦內環境不良因此取消,改成與“赤城”號相同的直接伸向舷外往海面大幅彎曲的樣式,這個修改讓“加賀”號減輕了100噸的重量,艦載機降落時亂流問題減少,也讓以往在煙囪旁計程車官兵住艙以及飛行甲板高熱問題得以解決。

因為跑道過短無法適應新級飛機的起降,取消不實用的中下兩層飛行甲板,改裝全通式飛行甲板,飛行甲板延伸至艦首用立柱支撐。在飛行甲板前方預留了飛機彈射器裝設空間,但是直到擊沉前日本的彈射機仍未研發完成;升降機增為3座。島式艦橋設在艦體右舷,便於與“赤城”(島式艦橋設在艦體左舷)編隊並行時各自的飛機起飛、降落。飛行甲板改裝時“加賀”號同時進行主機更換,將2具英制布朗…柯蒂斯式渦輪機更換為國產的艦政本部式渦輪機,因此艦尾略微延長。

艦艇武裝在改裝時也做了近代化,原先舊式的120公厘雙連裝高射炮撤除改換新級127公厘雙連裝高射炮,提高高射炮炮位讓高射炮火網可掩護僚艦;200公厘主炮則維持10門,在火力上是當時日本航空母艦的首位。而近代化改裝後的“加賀”號,在“信濃”號服役以前亦為日本噸位最大的航空母艦。

主機更換與艦內可用容積增加後,艦內燃油搭載量增加至8200噸,“加賀”號的標準搭載機增加到90架,有必要時最大搭載機可到103架(這是使用九六式艦上戰鬥機等舊級機時狀態);最高航速增加至28。3節,巡航速度由14節8000海浬提升至16節10000海浬;但是這種速度在珍珠港事件前被第二航空戰隊長山口多聞嫌太慢,因此在一開始時曾經建議把第一航空戰隊排除在攻擊序列(赤城短腿,“加賀”速度不足),但是因為“加賀”號的艦載機人員是日本海軍中參戰經驗最豐富的一群,因此力保此艦得以參戰。

珍珠港事件前,“加賀”號作為6艘參戰航空母艦之一,為了領取最新級的淺水用魚雷因此最慢從吳港出發,這100枚魚雷為日本航空艦隊在當時唯一可對珍珠港戰列艦進行水下攻擊的武器。“加賀”號在珍珠港行動中損失最多,共有15架戰機未歸隊,佔日軍整體損失的一半。(未完待續)

ps:週末啊!又是週末啊(鬼哭神嚎)!!!

ps:預計1~1。5個小時,見諒!

ACT461 航空戰隊

1940年9月,德軍對水星的進攻在前後嘗試了3次而無果後,不得不暫時停止這種徒勞的攻勢。而與此同時的金星佔領區內,原本讓德軍認為不足為懼的抵抗組織,突然在一夜之間就變的難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