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箐想這小綠真是推一下動一下,頭腦一根筋,說話常常不知深淺很是直率,哪裡會懂個“巧勁”兒的,以後只怕還真是會讓郭三郎頭疼。
陳嫂道:“明白就好,不枉夫人和小姐特意這麼教你。只是以後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說多想,能不說則不說,會少很多是非。人多的家庭,口舌多。因嘴多耳多心多,你管好了嘴,別人聽到耳裡的少了,心裡也就不多計較於你。”
周夫人心裡嘆了口氣,小綠是從周家裡出去的,自己畢竟現在能幫她一次就幫一次,教人還是教到底,便又對文箐道:“《女誡》最後一段,你且再背來。”
文箐心裡發苦,這哪裡是訓小綠,明明是考自己書嘛。心裡想著,嘴上卻不含糊地揹著:“……婦人之得意於夫主,由舅姑之愛已也;舅姑之愛已,由叔妹之譽已也……然則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謙順矣。謙則德之柄,順則婦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詩》雲:‘在彼無惡,在此無射。’”
小綠認真聽完,知道夫人這是一點一點地教自己,終於點頭道:“小綠這次真的懂得了。多謝夫人小姐教導。”
陳嫂怕夫人太過勞心,便道:“好了,好了,小綠,也勿要再哭了。夫人與小姐這番教導,當日日記在心裡。可知這房子,你更要感謝小姐才是!要是沒小姐,房子還在四處找呢。”
提起房子,小綠忙跪下來給周夫人磕頭,又給文箐磕頭。文箐急得要扶了她起來,卻被陳嫂給按住:“這是她應該的。外面誰人能修得她這福氣,能買房送舍於她?小姐且受著。”文箐見周夫人也不制止,心裡卻不怎麼好受地受了小綠這個大禮。
周夫人這時語氣方緩和了,道:“平日見你辦事利落不拖拉,只是不帶動腦子的。日後需記得,凡事三思則動,量前行後。再有那砧碗的事,雖然你砧的是郭家的,可外人哪裡知道,便是我聽了,也再不幫你的了。天下為人兒媳為弟妹,那般衝動又無心胸的行徑,不是周家人所為。你聽得今日一次,要真能謹記心頭,便也好了。”
“是!小綠一定記下今天夫人小姐和陳媽教的這些。也只有在這裡,大家對我比親人還親。要是嫁了人,也能陪著夫人小姐多好。”小綠想想,便是自己父母,也說不了夫人與陳嫂這番話來教導自己,無處不為自己著想。可惜自己無以為報。
“沒出息,我常說阿蘭沒出息,這又來一個。讓郭三郎多學些本事,你多操持家務,將來保不齊也讓你兒子給掙個夫人噹噹,不就好了?”周夫人罵道。
一家人都笑了。
阿素扶了小綠起來,道:“我需得忙午飯去了。”陳嫂看看時辰,果然已不早了。
小綠道:“我這就去廚房幫阿素的忙去,今天我在夫人這裡再蹭頓午飯吧?”
說得可憐巴巴地,象文簡養的那隻小狗 一般。“快去!阿素有你幫忙也快些。”陳嫂忙趕人。
過了一會兒,小綠又跑進來道:“三郎說這個不用與家人說了,這房契還是先放夫人這裡保管。夫人的心意我們感激不盡,等搬家時我們過來給夫人搬東西。他要進來親自給夫人請安道謝,我沒讓他進來。我去廚房了,這個夫人先收好。”東西遞於夫人,又跑了。毛毛躁躁的,同婚前沒兩樣。
周夫人見得,搖搖頭,把房契往几上一放。問:“箐兒可還有別的問題否?”
文箐想起嫁妝便是公中產業了,古代也沒個公證的,難怪周夫人的嫁妝鋪子三叔也曾打過主意,只是被周夫人一句“老太爺說過,分家時這算你二哥名下一份子”,才打消了三叔的念頭。小綠家兄弟多,會不會這房子到時也形成爭奪?便問道:“母親,我倒有個事,一直想不明白:本來是娶媳各家不同,嫁妝多寡,全充入公中,豈不是多的那房會有不甘,少的那房便佔了便宜?為何不一成家便分家,各房媳婦的嫁妝便各自歸於自家名下?”
陳嫂想了想,道:“歷來是‘父母在,不分家,諸兒不得暗存私產’。這也是讓眾兄弟有勁一塊兒使,而不是各自把公中的財產往各名下摟,否則家無寧日。”
周夫人聽得女兒說得這樣的話來,覺得女兒是真想了事,便與她一一解釋道:“大明律令有云:‘祖父母父母在,子孫不許分財異家。其父母許令分析者聽。’”
文箐想原來也不是那麼古板的,便道:“既是律令許可,那為人父母者,部不想兒女為個家產而爭破頭腦的,為何不分了呢?”
周夫人見女兒一臉疑惑,心裡想,世事哪裡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的?便是自家都會涉及這些。不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