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9部分

治理體系,再上一個臺階。

整套方案,涉及到三大調整。

其一,升格四大署。

行政署、內政署、財政署以及軍務署,統統升格為總署。

名字變更的背後,有其實際的需求。

一則,像內政署下設科教文衛署,軍務署下設戰備署。彼此在名字上,難免有些混淆,不容易清晰地界定,兩者之間的上下從屬關係。

升格為總署之後,就無此煩惱。

二則,領地郡、府、縣三級衙門,採用的架構,除了軍務署有差異,其他三大署,基本上都是比照南疆都護府組建的。

因此,也是無法清晰地界定和維繫,南疆都護府四大署的絕對權威。升格之後,南京都護府的四大總署,就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四大署升格,名字變更,其主官的官職,卻是維持不變,依然叫署長。

歐陽朔倒是想過,要以“大臣”稱之。

無奈的是,南疆都護府雖然擁有開府建牙之權,卻是無法任命大臣。

私下裡,蕭何等人稱臣,已是有些越界。在正式的官職上,歐陽朔自然不敢真正地踩過線,授人以口舌。

唯有立國之後,才能真正地設立諸臣工。

其二,擴容四大署。

消滅太平天國之後,領地據有七郡之地。

南疆都護府此前四大署十七司的架構,已是不足以維繫領地的治理。

以行政總署下設的考功司為例。

按照歐陽朔最初的設想,考功司是負責掌管領地吏治的核心部門。實際上呢,考功司只負責掌管領地官吏的績效考核,跟真正的吏治,還相去甚遠。

歐陽朔前番整頓領地吏治,不得不直接出動更高一級的行政署長。

便是如此了。

如果對考功司進行擴容,就無此憂慮。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科教文衛署。歐陽朔要推行領地基礎公共服務變革,文教司擔當不起,只能臨時對文教司進行一次升格。

類似的政務問題,還有許多。

因此,擴容四大署,就勢在必行。(未完待續。。)

第五百七十五章 盟軍的絕地反擊

擴容四大總署,實則是對總署下設各司職權的再一次細分,以此滿足領地政務越趨繁重、複雜以及艱鉅的難題。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各司陸續升格為署。

除了已經升格的科教文衛署和戰備署,此番調整,還將升格三個署。

一是將行政總署下設的考功司,升格為吏治署。

吏治署類似於古代六部中的吏部,下設吏部司、司封司、司勳司以及考功司四司,掌管領地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

第一任吏治署署長,歐陽朔選定了張廷玉。

張廷玉此前負責的奏章制度,已經成稿,正式運作。小試牛刀之後,這位清朝第一漢臣,將在更加重要的崗位上,發揮其卓越的才幹。

除了出任吏治署署長,張廷玉還將兼任行政總署副署長一職,表示其在行政總署的其他政務上,也擁有一定的發言權。

就連科教文衛署長蘇轍,都沒有獲此殊榮。

張廷玉,一躍成為行政總署第二人,地位僅次於蕭何。

由此,顯示歐陽朔對張廷玉的器重,非同一般。

前考功司司長秦時堅,則將繼續擔任吏治署考功司司長一職。

秦時堅在考功司,雖然沒有太過亮眼的表現,也算勤勤懇懇。尤其是先後協助兩任行政署長,大力整頓領地吏治,其手腕,也是非常之強硬。

由此,秦時堅也積累了豐富的文官考評經驗。

將秦時堅繼續放到考功司,顯示歐陽朔對他的認可。

二是將內政總署下設的監察司,升格為監察署。

監察署的職權,類似於古代的御史臺或者都察院,主掌領地監察、彈劾以及建議。同時,賦予其重大案件的審理之權。

顯然,升格之後的監察署,權柄日重,責任也更加艱鉅。

未來的內政總署,將集古代都察院、刑部以及大理寺三法司為一體。內政總署的署長,便是領地的司法大臣。

原監察司司長景監,將繼續執掌監察署。

景監為官,鐵面無私,兼且敢於直言不諱,正是御史的上佳人選。其為人,既有武人的果決,又有文官的智慧,可謂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