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繼續用力的推。”石猛回過頭來就衝著前面推盾車的戰俘大吼著。這些戰俘全是之前吳淞江沿江戰鬥中被抓到的俘虜,現在正好用來推盾車。
做工簡陋的盾車,又加上了一袋袋沉重的土砂,行駛在清軍營壘前的土路上,那真的不是21世紀推三輪車那麼便利。十個戰俘使出了吃奶的力氣,也只能把盾車推走的慢如蝸牛。(未完待續。)
第二百五十二章 粘杆處,血滴子【求訂閱】
陳鳴正在蘇州進行著最後的戰鬥,而南京城,作為復漢軍江南控制區的中心,長江南北燃燒的戰火還一點沒有都沒有影響到這裡的安寧。
這兒的商鋪酒樓茶館旅店該開還是在開,走街串戶的小商小販仍然可以滿漢城的亂竄。復漢軍對於南京城的統轄,一分為二,漢城有些抓大放小的樣子,而滿城——明皇宮,那裡就站滿了荷槍實彈的軍兵,軍備森嚴,閒雜人等不得入內。
當太陽的第一束光照進來,晨霧慢慢散退,玄武湖上遠遠傳來鳥兒的拍翅膀聲,平靜的湖面在朝霞映襯下顯得那樣的平靜,一切彷彿都是剛剛醒來的樣子。
18世紀的南京有著與21世紀中國大城市完全迥異的慢節奏,不知道是對未來的恐慌,還是因為本身就是這種本色,留在這座城市的商民都那樣的安靜淡然。靜的像一面鏡子,也更像這座古城此刻人的心。
陳鳴人在南京的時候很喜歡早起,他喜歡玄武湖,不得不說高晉的品味是很不錯的,而且清晨的日出也映襯出這座古城的另一面,古樸雅緻,歷史的年輪讓人沉醉不能自拔。
……
大街小巷裡,復漢軍的童子兵以班排為建制,無時間規律無行動規律,隨即一樣的穿梭往來,走過復回。
對比彪悍的復漢軍戰兵,這些童子兵給南京城民帶來的壓力無疑會小上很多。雖然他們也拿著刀槍,但大人看小孩總會有股子優越感,所以復漢軍的童子軍很好地擔任了巡警的職責。有了這些威懾力不強,但始終是威懾力的力量存在,南京城這些日子裡的市井很太平。
雖然南京城內時不時的有打架鬥毆,甚至是出人命的事兒出來,但後者多為無頭官司,不少人的屍首,復漢軍畫像貼在城門口,也無人來認領。只不過一遭有了苦主,這事兒就是復漢軍的麻煩了。
復漢軍中有一個很特殊的部門——治安處,裡頭的人要麼是原先的偵察兵,要麼就是復漢軍沿江橫掃的過程中強行帶走的地方捕快、仵作,後者都是辦案子查案子的能手,而這個治安處唯一的作用就在復漢軍長期佔領某一地方的時候——充當警察局。
這些日子,南京的市容市貌比之最初時候已經繁榮了很多很多,諸多從吳淞口衝到南京的船隻,帶來的除了大批的硫磺硝石外,還有各類貨物,彼此互補溝通,為南京提供了很多生活必需品。而且南京城裡的商家已經發現,復漢軍的雜稅很少,有利於商業的發展,可復漢軍對於囤貨抬價的行為,打擊手段和力度也不是一般的犀利。
不管是鹽、糧食、布匹還是別的東西,復漢軍要是自己手中有此類貨物的話,他們就大把大把的放出,能將那些囤貨抬價的商人坑的再無出頭之日。而要是碰到他們手中也緊缺的物資,比如藥材一類的東東,他們就直接動刀子。
一次、兩次、三次……,南京城中還在開業的商家就全都學乖乖了。一個個拿著復漢軍發下的《城市管理條例》刻苦研讀,結果發現了一個十分刺眼的名詞——打擊投機倒把。而什麼叫投機倒把呢?這四個字的通俗意思就是囤貨抬價,操縱價格。與這個罪名相配合的就是哪幾個被殺的猴子,他們犯得全是投機倒把罪。《城市管理條例》裡專門有一頁是《價格管理條例》,該條例的制定旨在加強價格管理,保證市場物價的基本穩定,安定人民生活,保障經濟的發展。這都是復漢軍的書面解釋,實際上就是‘殺富濟貧’!
物多價貶,貨缺則升。這是商場的慣例,結果輪到復漢軍這裡了,連物品漲價都有規定。最高價格不能超過原先價位的兩倍。雖然兩倍已經是豐厚之極的獲利了,但東西能漲到原先兩倍價格的時候,它完全就可以漲到三倍、五倍,復漢軍這方面的要求讓南京城裡的大商家嚴重不滿。
但是沒卵用。
這些個大商號別看南京城的商鋪還都開著張,但他們的大東主絕對不在南京城裡,這些人的屁股不會坐到復漢軍這邊來的,既然如此,陳鳴有必要顧及他們的感受麼?
中國的商人不是西方的商人,這些人的實力遠沒有他們的財力那麼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