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軍隊贏了,這仗快打完了吧。這個時候趕回家,還能搶種一季。”
“先別想著回家。只是暫時打退了北榮和西涼,遲早這兩個狼子野心還會率兵南下。”
“照你這麼說,這仗打不完了?”
“沒聽人說嗎,北榮窮得都沒吃的,不劫掠我們大周,他們就得餓死。只有殺光北榮人,這仗才算完。”
“北榮有多少人啊?”
“不清楚。那麼多部落加起來,少說也有七八十萬人吧。”
“不止!早些年,北榮從邊關城池擄掠了數十萬人百姓,這麼多年繁衍生息,怕是早就有了百萬人口。我大舅子的連襟的表兄的叔叔就是當兵的。聽說這次北榮南下,衝在最前面的都是那些當年被擄掠到北榮的漢人。”
“漢奸走狗!”
“數典忘祖!”
“連祖宗都忘了,這種人該死。”
難民們義憤填膺。
“這麼多年過去,那些被擄掠的人的孩子都已經成年。如今北榮沒糧食吃,首先殺的就是老邁不堪的漢人奴隸。”
“北榮殘暴不仁,殺人以節省糧食,該死!”
“最好殺光所有北榮人,連帶那些數典忘祖的漢人。”
“想要殺光北榮人,可不容易啊。”
“不容易也得殺。”
“還有西涼。兩面三刀,不是個東西。”
“大皇子殿下威武。聽說帶著一群才操練半年多的邊軍,竟然硬生生阻截了西涼兩萬騎兵。打得西涼人屁滾尿流。”
“這回大皇子殿下功勞最大。報紙上都說了,若非大皇子提前敗退西涼,一旦西涼騎兵同北榮匯合,西北軍這回必定大敗而歸。魯侯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別聽報紙上瞎吹。我就不信,操練半年的邊軍,能比得上威名赫赫的西北軍。即便西涼同北榮匯合,西北軍照樣能拿下這一局。”
“吹牛不打草稿。西北軍再厲害,也不可能獨扛西涼和北榮,能儲存實力徐徐退兵就不錯了。”
“不管你們怎麼說,在我眼裡,西北軍最強,魯侯威武。”
難民因為誰的功勞大,爭論不休。
朝廷的態度卻很統一,也很沉默。
大捷,值得慶賀。
但是,這場大捷,不能將功勞算在魯侯頭上,更不能替魯侯父子張目。
魯侯旗下的西北軍,本就尾大不掉,聽調不聽宣。
宣傳魯侯的功績,就是給自己找麻煩。
朝廷不會幹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事情。
那麼宣揚大皇子劉詔的功勞,如何?
朝臣們俱都沉默,這得看陛下的態度。
陛下沒有意見的話,將大皇子殿下拉出來宣傳一波,未嘗不可。
好歹壓一壓西北軍的威風。
如今總算有支能打的軍隊,朝臣們也終於擺脫多年來被西北軍支配的恐懼。
不過看陛下的態度,似乎,好像陛下不太高興啊!
打了勝仗都不高興,陛下可真難伺候。
朝臣們暗自腹誹,卻沒有人站出來為劉詔說一句公道話。
只是,打了勝仗,就必須論功行賞。
不賞,怕是會寒了人心。
朝臣們彷彿文德帝肚子裡的蛔蟲,知道文德帝捨不得賞賜爵位,就主動提議。
“不如效仿去年,賞賜金銀。”
戶部有點不太樂意,卻也沒提出反對意見。
比起爵位,金銀好歹是一錘子買賣。
然而出人意料,文德帝竟然沒有應聲。
眾臣驚訝。
莫非吝嗇的文德帝,不僅不願意賞賜爵位,連金銀也不肯給嗎?
“還請陛下定奪,究竟該如何賞賜有功之臣。”
文德帝不發一言,直接拂袖離去。
常恩一聲唱喝:“退朝!”
然後也跟著跑了。
朝臣面面相覷。
諸位皇子內心偷偷發笑。這
劉詔立了大功又如何,還不是得不到父皇的信任和寵愛。
還不如他們這些留在京城的兄弟,既不用去前線過苦哈哈的日子,還能時常在父皇面前刷臉。
文德帝是在為賞賜有功之臣生氣嗎?
不完全是。
文德帝回到興慶宮,有眼睛的人都看的出來,他並沒有動怒。
“密摺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