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三頁四行郡中謂有鬼神按:集解引汪文臺說,謂類聚五十、御覽二百六十七引續漢書作“郡中謂之神明”。
五三三頁一三行南陽人宗成自稱虎牙將軍按:惠棟謂“宗成”華陽國志作“宗成垣”。
五三四頁五行西擊成等按:通鑑胡注,謂臨邛在成都西南,述兵自臨邛迎擊宗成等,非西向也,傳誤。
五三四頁九行其牧宋遵也按:集解引惠棟說,謂宋遵華陽國志作“朱遵”。
五三四頁一0行秦始皇有將垣齮按:沉家本謂今史記“垣”作“桓”。
五三五頁五行覆衣天下按:李慈銘謂“覆衣”當作“覆被”。
五三五頁一三行號成家按:華陽國志作“號大成”。
五三五頁一三行以其弟光為大司馬按:續天文志“光”作“晃”。
五三七頁四行程烏按:集解引惠棟說,謂光武紀及馮異傳俱作“程焉”,案華陽志當從“烏”。
五三七頁四行徵西將軍馮異擊鮪育於陳倉按:通鑑考異謂“三年”當依本紀及溤異傳作“四年”。
五三七頁八行又擁兵關西*(關西)*所在破散刊誤謂案文多兩“關西”字。今據刪。
五三七頁一三行*'舊'*在赤甲城據汲本、殿本補。
五三七頁一三行故基在今夔州*'人'*復縣南刊誤謂“復”上少一“魚”字。沉家本謂魚復縣西魏改人復,隋唐因之,此奪“人”字,非奪“魚”字,張堪傳可證。今依沉說補“人”字。按:岑彭傳注作“魚復”,張堪傳注作“人復”。
唐貞觀二十三年改人復為奉節,作“人復”是。
五三九頁七行踰於漤就於滅亡也按:刊誤謂下“於”字當作“而”。
五三九頁九行喟然自以文王復出也按:汲本作“喟然自以為武王復出也”。王先謙謂上文言西伯,作“文王”是。又袁紀及通鑑均作“文王”。
五三九頁一0行使西州豪傑鹹居心於山東殿本“居”作“歸”,王先謙謂作“歸”是。
五四一頁一二行破*'威'*虜將軍馮駿等據集引惠棟說補。
五四二頁五行光祿勳張隆按:華陽國志作“李隆”。
五四三頁一一行漢副將劉尚按:集解引惠棟說,謂東觀記“劉尚”作“劉禹”。 後一頁
後漢書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 第四
齊武王演字伯升,'一'光武之長兄也。性剛毅,慷慨有大節。自王莽篡漢,常憤憤,懷復社稷之慮,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雄俊。
注'一'演,引也,音衍。
莽末,盜賊髃起,南方尤甚。伯升召諸豪傑計議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連年,兵革並起。'一'此亦天亡之時,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也。”觽皆然之。於是分遣親客,使鄧晨起新野,光武與李通、李軼起於宛。伯升自發舂陵子弟,合七八千人,部署賓客,自稱柱天都部。'二'使宗室劉嘉往誘新市、平林兵王匡、陳牧等,合軍而進,屠長聚及唐子鄉,殺湖陽尉,進拔棘陽,因欲攻宛。至小長安,與王莽前隊大夫甄阜、屬正樑丘賜戰。時天密霧,漢軍大敗,姊元弟仲皆遇害,宗從死者數十人。伯升復收會兵觽,還保棘陽。
注'一'東觀記曰:“王莽末年,天下大旱,蝗蟲蔽天,盜賊髃起,四方潰畔。”
注'二'柱天者,若天之柱也。都部者,都統其眾也。
阜、賜乘勝,留輜重於藍鄉,'一'引精兵十萬南渡黃淳水,'二'臨*(泚)**'沘'*水,阻兩川閒為營,絕後橋,示無還心。新巿、平林見漢兵數敗,阜、賜軍大至,各欲解去,伯升甚患之。會下江兵五千餘人至宜秋,'三'乃往為說合從之埶,下江從之。語在王常傳。伯升於是大饗軍士,設盟約。休卒三日,分為六部,潛師夜起,襲取藍鄉。盡獲其輜重。明旦,漢軍自西南攻甄阜,下江兵自東南攻梁丘賜。至食時,賜陳潰,阜軍望見散走,漢兵急追之,漤迫黃淳水,斬首溺死者二萬餘人,遂斬阜、賜。
注'一'比陽縣有藍鄉。
注'二'酈元注水經曰:“*(諸)**'赭'*水二湖流注,合為黃水,又南經棘陽縣之黃淳聚,又謂之黃淳水。”在今唐州湖陽縣。蕭該音“淳”作“諄”者誤。
注'三'宜秋,聚名,在沘陽縣。
王莽納言將軍嚴尤、秩宗將軍陳茂聞阜、賜軍敗,引欲據宛,伯升乃陳兵誓觽,焚積聚,破釜甑,鼓行而前,'一'與尤、茂遇育陽下,戰,大破之,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