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部分

安帝崩,閻太后以寶等阿附嬖倖,共為不道,策免寶及承,皆貶爵為亭侯,遣就國。寶於道自殺,國除。'二'大貴人數為耿氏請,陽嘉三年,順帝遂*(詔)**'紹'*封寶子箕牟平侯,為侍中。以恆為陽亭侯,承為羽林中郎將。其後貴人薨,大將軍梁冀從承求貴人珍玩,不能得,冀怒,風有司奏奪其封。承惶恐,遂亡匿於穰。數年,冀推夡得之,乃並族其家十餘人。

注'一'林慮即上隆慮也,至此避殤帝諱改焉。

注'二'決錄注曰:“寶字君達。”

論曰:淮陰廷論項王,審料成埶,則知高祖之廟勝矣。'一''耿'弇決策河北,定計南陽,亦見光武之業成矣。然弇自克拔全齊,而無*'復'*尺寸功。夫豈不懷?'二'將時之度數,不足以相容乎?三世為將,道家所忌,'三'而耿氏累葉以功名自終。將其用兵欲以殺止殺乎?何其獨能隆也!

注'一'淮陰侯韓信也。史記韓信說高祖曰:“項王特匹夫之勇,婦人之仁也。名雖霸,實失天下心。今大王入關,秋豪無所取,秦人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於是漢王舉兵定三秦。廟勝謂謀兵於廟而勝敵。

注'二'懷,思也。言豈不思重立大功乎。

注'三'史記曰,秦使王翦之孫王離擊趙。或曰:“王離秦之名將,舉之必矣。”

客曰:“不然。夫將三代必敗,以其殺伐多也,其後受其不祥。”

國字叔慮,'一'建武四年初入侍,光武拜為黃門侍郎,應對左右,帝以為能,遷射聲校尉。七年,射聲官罷,拜駙馬都尉。父況卒,國於次當嗣,上疏以先侯愛少子霸,固自陳讓,有詔許焉。後歷頓丘、陽翟、上蔡令,所在吏人稱之。

徵為五官中郎將。

注'一'東觀記“慮”作“憲”。

是時烏桓、鮮卑屢寇外境,國素有籌策,數言邊事,帝器之。及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自立為呼韓邪單于,款塞稱藩,願扞禦北虜。事下公卿。議者皆以為天下初定,中國空虛,夷狄情偽難知,不可許。國獨曰:“臣以為宜如孝宣故事受之,'一'令東扞鮮卑,北拒匈奴,率厲四夷,完復邊郡,使塞下無晏開之警,'二'萬世*(有)*安寧之策也。”

帝從其議,遂立比為南單于。由是烏桓、鮮卑保塞自守,北虜遠遁,中國少事。

二十七年,代馮勤為大司*(馬)**'農'*。又上言宜置度遼將軍,左右校尉,屯五原以防逃亡。永平元年卒官。顯宗追思國言,後遂置度遼將軍,左右校尉,如其議焉。

注'一'宣帝甘露二年,呼韓邪單于款塞請朝。帝發所過郡二千騎迎之,寵以殊禮,位在諸侯王上,贊謁稱臣而不名。

注'二'晏,晚也。有警急則開門晚也。

國二子:秉,夔。

秉字伯初,有偉體,□帶八圍。博通書記,能說司馬兵法,尤好將帥之略。以父任為郎,數上言兵事。常以中國虛費,邊陲不寧,其患專在匈奴。以戰去戰,盛王之道。顯宗既有志北伐,陰然其言。永平中,召詣省闥,問前後所上便宜方略,拜謁者僕射,遂見親倖。每公卿會議,常引秉上殿,訪以邊事,多簡帝心。

十五年,拜駙馬都尉。十六年,以騎都尉秦彭為副,與奉車都尉竇固等俱伐北匈奴。虜皆奔走,不戰而還。

十七年夏,詔秉與固合兵萬四千騎,復出白山擊車師。車師有後王、前王,前王即后王之子,其廷相去五百餘里。固以後王道遠,山谷深,士卒寒苦,欲攻前王。秉議先赴后王,以為併力根本,則前王自服。固計未決。秉奮身而起曰:

“請行前。”乃上馬,引兵北入,觽軍不得已,遂進。並縱兵抄掠,斬首數千級,收馬牛十餘萬頭。后王安得震怖,從數百騎出迎秉。而固司馬蘇安欲全功歸固,即馳謂安得曰:“漢貴將獨有奉車都尉,天子姊貋,'一'爵為通侯,當先降之。”安得乃還,更令其諸將迎秉。秉大怒,被甲上馬,麾其精騎徑造固壁。

言曰:“車師王降,訖今不至,請往梟其首。”固大驚曰:“且止,將敗事!”

秉厲聲曰:“受降如受敵。”遂馳赴之。安得惶恐,走出門,脫帽抱馬足降。'二'

秉將以詣固。其前王亦歸命,遂定車師而還。

注'一'固尚光武女涅陽公主,明帝姊也。

注'二'東觀記曰“脫帽趨抱馬縞”也。

明年秋,肅宗即位,拜秉徵西將軍。遣案行涼州邊境,勞賜保塞羌胡,進屯酒泉,救戊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