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0部分

是蕭玉姣。蕭玉姣到靜靜道姑門下的時間比巧妹晚一點,也就是巧妹七歲那年。巧妹七歲時武功已相當不錯,一天巧妹離開靜月宮在山中玩耍,畢竟是小孩,玩心大,玩著玩著就忘了時間,不覺天已擦黑。天一見黑小孩子就怕了,忙往靜月宮跑。越急越出岔,巧妹慌不擇路,走錯了道,找不到靜月宮了。此時天已大黑,伸手不見五指,七歲的巧妹傻眼了,心頭“突突”亂跳,不由自主哭出聲來。這一哭可就更壞了,引來了一群餓狼,個個瞪著直冒綠光的眼珠,圍著巧妹轉了幾圈就開始往上撲。這時若換一般的小姑娘,早就喂狼了。但安巧妹非同一般,她有武功在身呢。她撒腿就跑,跑出半里地,爬上一顆大樹。誰料樹上還蹲著個小女孩。兩人在樹上相依相偎一直熬到天明,安巧妹領著小姑娘找到歸路,一同回到靜月宮。靜靜道姑在宮中急得一宿未眠,清早見巧妹回到宮裡,還領回一個小姑娘,才放下心來。問罷經過,靜靜道姑見小姑娘雖生的眉清目秀,但卻蓬頭垢面,衣裳襤褸,面黃肌瘦。一問才知道,小姑娘從小沒見過父親的面,一直在母親身邊長大,父親在哪,叫什麼名字,是死是活,母親從沒跟她講過。三個月前,母親病死,小姑娘無依無靠,只好流浪街頭,行乞為生。她白天走街串巷乞討,晚上住破廟。因見了狼群,爬上了大樹,才巧逢安巧妹。靜靜道姑見小姑娘怪可憐的,就問她原不願意留下。小姑娘當然願意。所以靜靜道姑門下從這天起就有了兩個徒弟,一個安巧妹,另一個姑娘就是蕭玉姣。蕭玉姣在靜靜道姑門下學藝六載,十三歲那年,蕭玉姣的父親找到靜月宮要將女兒領走。六載相依,靜靜道姑非常喜愛蕭玉姣,但人家父親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找到失散的女兒,不能不讓人家把女兒帶走。臨別之前,靜靜道姑精心縫製了兩隻箭囊,給蕭玉姣和安巧妹每人一個。囑咐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世上沒有不散的筵席。你父尋找到你,也是天意讓你認祖歸宗,和你父團聚,這是好事,為師不能留你,走吧。為師至今只收下巧妹和你兩個徒弟,咱們師徒情重,今日你走,巧妹遲早也會離我而去,所以我特為你姐妹做了兩隻箭囊,送給你二人。此後無論你們走到天涯海角,睹物見人,看到建囊就如同看到為師、看到你們姐妹對方。箭囊萬萬要帶好,不可輕易交給別人。若交別人,除非,除非是你們的女婿。同年,安巧妹也帶著師父做的箭囊離開靜月宮,回到周家堡父母身邊。一年之後發生因“黨人碑”安家被害之事。您說今天安巧妹看見楊滿堂身上帶著當年師父親手做的箭囊,吃驚之餘,怎能不對楊滿堂另眼相看?起碼也得問個明白吧。書歸正傳。安民不明白巧妹為什麼手下留情,要先放過楊滿堂。巧妹對安民說:“哥哥切莫性急,小妹對楊滿堂有話說。楊滿堂即進了咱一卷山翠霞溝內,生殺大權還不是在咱兄妹手裡?”安民一想也對:“那好吧,就依小妹你,讓楊滿堂多活一時。”就這樣,安家兄妹一前一後,押著滿堂到了一間茅屋之內。進了屋巧妹對滿堂說:“請把你背上的箭囊取下,我要看看。”滿堂這才明白,原來是箭囊救了我的命,如此看來,蕭玉姣沒有騙我,借道一事還真有門兒!忙解下箭囊遞到安巧妹手中。巧妹接過箭囊,凝神細瞧,滿目遐思,把個箭囊翻來覆去,愛撫不夠。看神情就知道巧妹是想起了師父靜靜道姑和師妹蕭玉姣。看了好一會兒,安巧妹忽又轉身進到裡間屋,沒多大工夫再從裡屋出來時,手裡也捧著一隻箭囊,擺在桌上和楊滿堂帶來的一隻一比,那是一模一樣,別無二致。此時此刻,安民也明白了妹妹的心思,所以他自己獨坐一旁不言不語,只瞧著妹妹怎樣對待楊滿堂。安巧妹對滿堂客氣了許多,請滿堂落座,自己也坐下,問道:“楊公子,你手裡怎麼會有這隻箭囊?”滿堂說:“當然是別人所贈。”“她叫――?”“她叫蕭玉姣。”果然是師妹的那隻。箭囊是師父贈與,不是尋常之物,師妹為什麼要送給楊滿堂呢,他們倆人是。。。。。。?“請問楊公子,蕭玉姣是你的什麼人?你們是什麼關係?”什麼關係?我也不知道算什麼關係。仇人?不是,朋友?也不是,一兩句話也說不清楚。再說這時候也沒工夫細說,都講出來興許還沒好處,打囫圇話吧:“安姑娘,我和玉姣之間。。。。。。。。,說來話長,嗯――,這麼說吧非同尋常。”安巧妹聞聽這句“非同尋常”往下不好再問,就把話題扯開:“我師妹蕭玉姣她現在在哪?”她在哪我怎知道,幽靈似的,你想找她找不著,你不想找她,她倒找上你來。不過人家問到了咱就得回答,蒙著說唄:“玉姣她現在翠蓑山碧雲觀青青道長那裡。”“哦?師妹沒有和她父親在一起?嗯――,有青青道長呵護,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