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部分

**'望'*之禍”是也。

注'三'停水曰汙,言族滅而汙池之也。觖,望也,音丘瑞反。一切,謂權時也。

注'四'戰國策曰,吳、楚戰於□舉,吳師入郢。蒙谷奔入宮,負離次之典,浮江逃於雲夢之中。後昭王反郢,五官失法,百姓昏亂;蒙谷獻典,五官得法,百姓大化。校蒙谷之功,與存國相若,封之執圭。蒙谷怒曰:“谷非人臣也,社稷之臣也。苟社稷血食,餘豈患無君乎!”遂□於歷山也。

注'五'史記曰,燕昭王伐齊,愍王敗,出亡。燕人入臨菑,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下齊七十餘城,其不下者,唯獨莒﹑即墨。後齊田單以即墨擊破燕軍,悉復所亡城。故曰雪也。

王常字顏卿,潁川舞陽人也。'一'王莽末,為弟報仇,亡命江夏。'二'久之,與王鳳、王匡等起兵雲杜綠林中,聚觽數萬人,以常為偏裨,攻傍縣。後與成丹、張卬別入南郡藍口,號下江兵。'三'王莽遣嚴尤、陳茂擊破之。常與丹、卬收散卒入蔞溪,'四'劫略鍾、龍閒,'五'觽復振。引軍與荊州牧戰於上唐,大破之,'六'遂北至宜秋。'七'

注'一'東觀記曰:“其先鄠人,常父博,成、哀閒轉客潁川舞陽,因家焉。”

注'二'命者,名也。言背其名籍而逃亡也。

注'三'續漢志曰南郡編縣有藍口聚。

注'四'蔞音力於反。

注'五'盛弘之荊州記曰永陽縣北有石龍山,在今安州應山縣東北。又隨州隨縣東北有三鐘山也。

注'六'上唐,鄉名,故城在今隨州棗陽縣東北也。

注'七'續漢志曰南*(郡)**'陽'*有宜秋聚也。

是時,漢兵與新巿、平林觽俱敗於小長安,各欲解去。伯升聞下江軍在宜秋,即與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曰:“願見下江一賢將,議大事。”成丹、張卬共推遣常。伯升見常,說以合從之利。'一'常大悟,曰:“王莽篡弒,殘虐天下,百姓思漢,故豪傑並起。今劉氏復興,即真主也。誠思出身為用,輔成大功。”伯升曰:“如事成,豈敢獨饗之哉!”遂與常深相結而去,常還,具為丹、卬言之。丹、卬負其觽,皆曰:“大丈夫既起,當各自為主,何故受人制乎?”常心獨歸漢,乃稍曉說其說將帥曰:“往者成、哀衰微無嗣,故王莽得承閒篡位。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積失百姓之心。民之謳吟思漢,非一日也,故使吾屬因此得起。夫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與也。舉大事必當下順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若負強恃勇,觸情恣欲,雖得天下,必復失之。以秦、項之埶,尚至夷覆,況今布衣相聚草澤?以此行之,滅亡之道也。今南陽諸劉舉宗起兵,觀其來議事者,皆有深計大慮,王公之才,與之併合,必成大功,此*'天'*所以佑吾屬也。”下江諸將雖屈強少識,然素敬常,乃皆謝曰:“無王將軍,吾屬幾陷於不義。願敬受教。”即引兵與漢軍及新巿、平林合。於是諸部齊心同力,銳氣益壯,遂俱進,破殺甄阜、梁丘賜。

注'一'以利合曰從也。

及諸將議立宗室,唯常與南陽士大夫同意欲立伯升,而朱鮪、張卬等不聽。及更始立,以常為廷尉、大將軍,封知命侯。別徇汝南、沛郡,還入昆陽,與光武共擊破王尋、王邑。更始西都長安,以常行南陽太守事,令專命誅賞,'一'封為鄧王,食八縣,賜姓劉氏。常性恭儉,遵法度,南方稱之。

注'一'東觀記曰:“誅不從命,封拜有功。”

更始敗,建武二年夏,常將妻子詣洛陽,肉袒自歸。光武見常甚歡,勞之曰:“王廷尉良苦。'一'每念往時,共更艱□,何日忘之。'二'莫往莫來,豈違平生之言乎?”'三'常頓首謝曰:“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四'始遇宜秋,後會昆陽,幸賴靈武,輒成斷金。'五'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六'赤眉之難,喪心失望,'七'以為天下復失綱紀。聞陛下即位河北,心開目明,今得見闕庭,死無遺恨。”帝笑曰:“吾與廷尉戲耳。吾見廷尉,不憂南方矣。”'八'乃召公卿將軍以下大會,具為髃臣言:“常以匹夫興義兵,明於知天命,故更始封為知命侯。與吾相遇兵中,尤相厚善。”特加賞賜,拜為左曹,'九'封山桑侯。'一0'

注'一'良,甚也,言苦軍事也。

注'二'更,經也。艱□謂帝敗小長安,造常壁,與常共破甄阜及王尋等也。

注'三'平生言謂常雲“劉氏真主也,誠思出身為用,輔成大功”。常乃久事更始,不早歸朝,帝微以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