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志亦作“平陽侯”,今仍之。
二000頁九行未至於頭而止按:續志作“未至於頭而上知之”。校補謂注誤“上”為“止”,又脫“知之”二字。
二00一頁一行謂股肱也按:“股肱”二字原倒,徑據汲本、殿本乙。
二00一頁五行司徒劉合按:通鑑作“大鴻臚劉合”,下邕上書自陳,亦言“大鴻臚劉合”,則作“司徒”者誤,時司徒乃袁滂也。
二00一頁五行將作大匠*(楊)**'陽'*球集解引錢大昕說,謂“楊”當作“陽”。
今據改,下同。
二00一頁一三行唯識忠盡按:汲本、殿本“盡”作“藎”。
二00三頁三行齎猶持也按:“持”原鬥“特”,徑改正。
二00三頁六行不得對相指斥考事按:“指”原鬥“旨”,徑據汲本、殿本改正。
二00四頁五行謹先顛踣按:“謹”字疑誤,海原閣校刊本蔡中郎集作“輒”。
二00四頁六行及經典髃書*'所'*宜捃摭據殿本補。
二00四頁一三行比往而酒以酣焉御覽五七七引“以”作“已”,無“焉”字。
按:以已通。
二00五頁九行三日之閒書鈔六十、初學記十一、御覽二百十二引謝承書“三日”作“三月”。按:校補謂既雲周曆,則是已歷三官,非未拜而又徙官,自不可以日計,作“月”固較長,但後論雲“信宿三遷”,則範本文似仍作“日”也。
二00五頁一0行封高陽鄉侯按:“鄉”原鬥“卿”,徑改正。
二00五頁一四行*(初平)*二年按:校補引錢大昭說,謂上文已言“初平元年”,則此“初平”二字衍。今據刪。
二00六頁三行卓多自佷用按:刊誤謂當作“卓佷多自用”。
二00六頁一四行時年六十一按:校補謂上文光和元年召邕詰狀,邕自陳有云“臣年四十有六”,迄初平三年,誅董卓而邕下獄死,則年甫六十,無六十一也。
故錢大昭、侯康皆謂傳誤。
二00六頁一五行兗州陳留*(聞)**'閒'*皆畫像而頌焉據汲本改。
二00八頁七行不舉盛饌也按:“盛”原鬥“成”,徑改正。 後一頁
後漢書卷六十一 左周黃列傳 第五十一
左雄字伯豪,南*(郡)**'陽'*涅陽人也。安帝時,舉孝廉,稍遷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請託,雄常閉門不與交通。奏案貪猾二千石,無所回忌。
永建初,公車徵拜議郎。時順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闕政,雄數言事,其辭深切。尚書僕射虞詡以雄有忠公節,上疏薦之曰:“臣見方今公卿以下,類多拱默,以樹恩為賢,盡節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為,容容多後福。’'一'伏見議郎左雄,數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難□,以為警戒,實有王臣蹇蹇之節,周公謨成王之風。'二'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書,再遷尚書令。上疏陳事曰:
注'一'容容猶和同也。言不可獨為白玉之清絜,當與觽人和同。
注'二'謨,謀也。即尚書立政、無逸篇之類也。
臣聞柔遠和邇,莫大寧人,寧人之務,莫重用賢,用賢之道,必存考黜。是以鮧陶對禹,貴在知人。“安人則惠,黎民懷之。”'一'分伯建侯,代位親民,民用和穆,禮讓以興。故詩云:“有湥�嗥啵�擻昶釔睢S晡夜�錚�旒拔宜健!保Ф��
及幽、厲昏亂,不自為政,'三'曪豔用權,七子党進,賢愚錯緒,深谷為陵。
故其詩云:“四國無政,不用其良。”又曰:“哀今之人,胡為虺蜴?”言人畏吏如虺蜴也。'四'宗周既滅,六國並秦,坑儒泯典,徱革五等,更立郡縣,'五'
縣設令長,郡置守尉,什伍相司,封豕其民。'六'大漢受命,雖未復古,然克慎庶官,蠲苛救敝,悅以濟難,撫而循之。至於文、景,天下康乂。誠由玄靖寬柔,克慎官人故也。降及宣帝,興於仄陋,綜核名實,知時所病,刺史守相,輒親引見,考察言行,信賞必罰。帝乃嘆曰:“民所以安而無怨者,政平吏良也。
與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為吏數變易,則下不安業;久於其事,則民服教化。其有政理者,輒以璽書勉勵,增秩賜金,或爵至關內侯,公卿缺則以次用之。是以吏稱其職,人安其業。漢世良吏,於茲為盛,故能降來儀之瑞,建中興之功。'七'
注'一'尚書鮧陶謨之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