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科技形勢下。按照慣常的規律。水力機械和生產系統都會很快出現。
東方工業的起始。神奇的創造者。這種種不切實際的頭銜之所以能加在這兩名低階學徒的身上。無非是因為他們給東方的工場管理者們引入了新的思路和一些小提示。萊蕪那家大工場進行的種種革新。並沒有任何超越時代的科技。也沒有任何不屬於中國的技術和方法……
經過細緻詳實的調查。各種史料和當事人的回憶文章。我們可以的出這麼一個結論。對鄧肯和德瓦爾特這兩位同胞的評價不能神化。他們至多也就是催化劑。或者說讓水***的最後一塊柴火。
一切光榮都應該屬於偉大的中國人民。”七世紀的萊蕪革新東方帝國科技史》尼德蘭共和國國立大學歷史學院編撰出版。
德瓦爾特的幾張歪歪扭扭的圖紙。有一張是所謂的管風琴。就是許多支火銃槍管拼在一起。統一裝藥發射。
這個倒沒什麼。儘管這武器可以在短時間內打出恐怖的火力密度。可要達到這個目的。火銃管的數量也要足夠的多。但是重量也會非常驚人。實用性並不大。
不過剩下的幾張圖紙。卻是利用萊蕪城附近的水力資源。製造水力機械。圖紙上所畫的並不複雜。知識廣博的孫和鬥能看出來圖紙上畫著的是類似於水磨和水碓磨的結構。可能做的事情卻比舂米磨面多的多。
透過對水車轉軸和葉片的改進。並且用修築小水庫的方法增大水力。可以製成水力鼓風機。水力碾軋。水力打磨。水力鍛錘等等各種機械。
圖畫的很粗糙。內部結構也很模糊。畢竟德瓦爾特在歐洲的時候最多也就是個學徒而已。可對於孫和鬥、郭棟和山東兵器製造局的匠人們來說。這些提示和思路已經是足夠了。水車帶動的簡單機械。在晉朝的時候就已經有成熟的設計。德瓦爾特所帶來的。無非是讓水力的利用更有效率。用途更廣而已。
思路既然已經提出來。山東的這些工匠們完全可以製造出來完備和可靠的裝置。
只要能做出這些裝置。配合上改良過的分工合作系統。兵器製造局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立刻有了飛躍性的提高。
如此革命性的提高即便沒有這兩位因緣際會的洋人。也並不會太晚出現。這是必然會發生的。這是歷史的必然。
李孟出現在這個時代。帶來了翻天覆的的鉅變。不光是軍事技術的飛躍發展。一切都是在前進。
正文 第四百二十八章 缺銅 營改團
“大帥,有了這些水力的機械,咱們膠州營的兵器鎧甲製造,可就不會像是現在這麼緊張了。”
自從兵器製造局成立之後,這還是李孟第一次來萊蕪,兵器製造局上上下下都是忙碌準備,膠州營的兵器製造局的人口等等規模,都比萊蕪縣本身大很多,兵器製造局的幾位主辦,地位也比萊蕪縣令要高很多。
本以為李孟得了齊國公的封號之後,最起碼也要有相應的儀仗禮節,兵器製造局上下都是按照迎接國公的規格來迎接。
誰想到李孟過來之後,依舊是軍人本色,不乘車坐轎,身邊也沒什麼侍從侍女之類的,只是跟著親兵衛士,從濟南城到萊蕪城,這一路上就按照行軍的方式前進。
這一行人到了萊蕪城,萊蕪縣令恭恭敬敬的行禮問安,口中喊的是齊國公,李孟淡然應了,等兵器製造局這幾位主辦也準備叫國公的時候,卻被李孟何止,冷然說道:
“還不到講究這些虛禮的時候,按照營中的叫法就是!”
聽到李孟這麼說,都是心生敬意,凜然聽令,被圈在萊蕪多時的礦監丁旭已經是向膠州營證明了自己的忠心和能力,而且現在的局面,已經不擔心這些山東的鎮守中官會給膠州造成什麼阻力。
不過天津城的那位火器工監儘管很快的進入了工作的狀態,但還屬於觀察階段。李孟到來後他被勒令呆在自己地宅院中。
得到了水力機械的思路之後,萊蕪兵器製造局單獨分出了一部分匠人來製造這些水力工具機。
水力萊蕪城倒是不缺,這邊鍊鐵打鐵,本來對水的需求量就很大,大汶水和小汶水水量充足,小水庫或者簡單的攔河攔壩。就能把改良後的水力機械帶動起來,等到這些水力機械差不多完成之後,這才是給濟南的齊國公李孟發出了訊息。
按照兵器製造局地規程,有什麼重大的技術革新,就必須要通知到濟南城的將軍幕府那邊備案,但孫和鬥、郭棟和丁旭卻沒有想到這個訊息居然讓李孟親身前來。德瓦爾特提出的概念,的確是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