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炮!”
對圖裡琛和草原上的蒙古部落來說,清國的蒙古八旗和他們不同,並不是所謂草原上的同胞,之所以問一問,不過圖裡琛把自己看做是滿清的一份子而已。
奉命大將軍阿巴泰的神色卻是森然,根本不理會邊上人的勸告,只是在那裡斬釘截鐵的發令:
“發炮,本將的命令你們都不聽了嗎?”
看到自家的主將都是這般的決絕,其他人還有什麼話說,那名一直是等待確定命令的漢軍炮隊頭目行完軍禮之後,急忙的跑回了炮陣的位置,那邊的二十門大炮都已經是裝填完畢了。
這時候,阿巴泰才又下達第二個命令:
“傳令,炮響之後發信讓達魯花帶兵散開,不要再在陣前,各營各自準備,衝擊敵陣!”
二十門十二磅炮的齊射當真是地動山搖,在滿清的火炮本就是質量不過關,所以炮身粗大,而且裝藥量也沒有一定之規,都是些模糊的數字,這次軍情如此緊急,炮隊統領生怕誤事,所以這火炮裝藥都是十成十的份量。
這一點火發射,真是格外的震耳欲聾,殺聲震天的戰場上,所有的聲音都是被火炮的大響淹沒了。
在韃虜軍陣這邊,人不過是兩耳嗡嗡作響,有些頭暈眼花,可不少的馬匹卻被這突然的大響震的狂躁不安,有地馬匹甚至是把背上的騎士從馬上甩了下去。一時間騎兵陣邊亂成了一團。
這在關外鑄成的十二磅大炮,本就不是為了野戰用的,而是為了攻城破壞工事用的,架炮地是時候需要很多的時間,開炮也談不上什麼速度和效率。也只有膠州營的兵器製造局才能生產出來用於野戰的十二磅火炮。
其實對東方的絕大部分軍隊來說,六磅炮用於野戰都是很奢侈的事情,架設這六磅炮的時間並不比現在這十二磅炮的時間短,而且威力還不是太盡如人意,像是膠州營這般地火炮鑄造和運用,已然是天下第一。
攻城時候,外圍地守軍都已經掃清,只是讓炮兵在射程之內從容的把火炮架起來。大家在後面做好準備就是。今日這麼近地情況卻是第一次,要是提前做好防備。最起碼騎兵要把自己和馬匹的耳朵都給堵起來。
在對面的達魯花和他率領的蒙古騎兵朝著登州軍的前線陣列衝擊,在對方充足的火銃兵和長矛兵面前,當然還有十門火炮,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唯一的好處就是沸反盈天地攻打,滿地煙塵,讓對方看不清楚後面的局勢罷了。
登州軍參將趙能此時倒是從容了些,各處的傳令兵終於是可以其餘各處的訊息給他傳遞過來。聽到各營千總自己將營和營之間的距離拉開,逐漸的向外擴,這時候的局面已經不是讓他反感下面的軍將自行其是的時候了。
目前唯一需要加強的就是左翼,趙能一邊是讓前線地陣列在應對敵軍衝鋒地時候散開,另一方面還把保留在前線用作機動的騎兵調撥到了左翼。
“讓各營拉開外擴,如果韃子騎兵要靠近射箭或者是衝擊,要果斷地上前刺殺!”
趙能不把面前這些蒙古騎兵看在眼中,經過這段時間的鏖戰絞殺,參將趙能大概是有些模糊的概念了,陣型內斂穩固。固然可以更好的防備騎兵的衝擊。但卻僅僅是守,而沒有更好的手段對外進行攻擊。
而陣型外擴。在雙方士兵數量相差的不是那麼絕對的情況下,而且滿蒙的馬隊始終是在四面包圍,如果讓營與營之間的距離來開,不光是可以增加機動性和餘地,也可以讓自己的方隊周長擴大。
周長擴大,在外圍包圍這個方陣的滿蒙騎兵就未必有足夠的兵力維持著包圍了,如果說佇列變得更加單薄,一來沒有攻擊性,二來很容易被突破,這樣維持著包圍就沒有意義,甚至還有可能被登州軍的步卒擊破。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儘管現在登州軍的陣型並不是一個大的方陣了,左、右、後三個方向都是突出或者內凹,但韃虜的騎兵卻無法攻進去,反倒不相能方才那麼進退隨意,因為在真正的戰鬥中,騎兵們不是面對整個的陣勢,而是要和一個個的營來對戰。
事實上,在其他幾個方向作出這個反應之後,圍繞著登州軍方陣的滿蒙騎兵已經不敢這麼繞著打了,而是按照各自的統屬集結成隊,小心的避開,等待主將那邊的進一步號令。
參將趙能未必有統帥一方的能力,但也不是剛愎自用之輩,傳令兵及時反應過來的訊息,他並不會覺得惱怒,卻會盡快的吸取經驗作出調整。
不過,在這個命令下達之後,二十門大炮一起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