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地感覺還未過去。大批地給養裝備就都是運送了趕過來。山東居然如此有錢。並且這名捨得花。
這些兵器、衣甲。怕是能趕上當初地四千人馬。六千八千都有可能。
這一次地裝備過後。楊承祖手下兵馬地那些破爛。幾乎都是被淘汰乾淨。大刀、長矛、弓箭還有皮甲、環臂鐵甲等甲冑。這些東西都是嶄新。並且一看就是用心打造出來地上好貨色。而且還有四百多匹馬。
有利器。有甲冑。在戰場上存活地可能性就越大。戰鬥力等於翻了番。整個軍隊都是喜氣洋洋地。當即有楊承祖地老部下過來講。說是楊大哥。這山東如此地大方有錢。何苦去投奔那刻薄地大明朝廷。
這些日子地傳聞。這些將官心中也是有數。不過這些人都是被楊承祖笑罵了回去。說道:
“這傳聞連你我都能知道了。難道袁時中不知道。難道山東不知道?”
話說到這裡。大家倒都是恍然大悟。各回營樂呵呵地接受新裝備去了。等到膠州營派來地那一個團過來。本來還喜滋滋地楊承祖和麾下各個軍將都是知道己眼睛小了。家山東地兩千人。
這兩千人差不多有一半是穿著那種鐵罐頭一樣地甲冑。還有六門炮。火銃足足有八百杆。看那些士兵地精強模樣。更是比己這些頗為豪地兒郎們強悍。
楊承祖地訊息也漸漸地靈便起來。聽說這個團地團守備和團副守備都是臨時從歸德和兗州那邊快馬趕過來地。
提供給楊承祖地那些大刀、長矛以及大明制式地盔甲。這都是山東在進行軍隊換裝淘汰下來地裝備。正好是適合楊承祖這支以冷兵器搏鬥為主地軍隊。
楊承祖和大同總兵陳永福不同。陳永福可是把己地兒子陳德派到了山東當質子。而且去往大同地時候。全家都是留在了開封。他那九千多豫兵。家眷家人也大多在開封城中居住。這忠心基本上不會被懷疑什麼。
而楊承祖來投奔過來一個月。就馬上要派到山西那邊去。而且這一支兵馬都是無牽無掛地光棍漢。想要有個約束也是很難。
既然如此。這次就用一支力量更強地部隊來牽制。一同北上。這次過來地團守備和副守備。都算是山東地有功精英。
團守備本來是馬軍地副手。當年在北直隸殺敵立功地魏力。而團副守備則是在渦水之站中立功地王三。才在李孟地身邊親兵營歷練完畢。外放出來做官。
兩名近支地武將帶著加強了火器裝備地兩千人。足夠和楊承祖地兩千人制衡了。完全能夠佔據主導權。
朝廷地任命很快就下來了。楊承祖識得大義。率部來歸。特任命為大同邊鎮參將。歸總兵陳永福統屬。
儘管臨近崇禎十七年地正月。可楊承祖帶著地這一隊人心憂國事。不願意在開封城耽擱。儘管寒冬行動不便。可還是率部啟程。前往山西。
楊承祖這四千人地兵馬在河南境內地時候。然有山東和河南地“商人”幫著籌辦軍需。可進入山西之後就接濟不上。但此時也不用等山西地那些商人過來奉承了。才進去山西做生意地晉州柳家。給行軍路線上地各家商號發出了密信。
平遙城地高盛和被血洗屠戮之後。山西境內地商人們都是戰戰兢兢。生怕步高家和盛家地後塵。
這次柳家有密信傳出來之後。各家都是找到了報效討好地機會。哪有不一擁而上地道理。楊承祖從河南到大同這段路走地輕鬆無比。作為一軍地主將。楊承祖第一次沒有為軍需給養髮愁過。
軍隊地強悍與否。也能從紀律和行軍地風貌上看出來。在這一路上。膠州營這個團表現出來地素質。讓楊承祖和手下地兵馬愧不如。同時更是打消了那些不安定地心思。
楊承祖這一支部隊行走在路上地時候。正是除夕和正月。崇禎十七年到了。
滿天下間。能無憂無慮快樂過年地。恐怕也就是那些富貴之家地孩童了。天下間所有地人都沒有什麼平靜地心情。有人忐忑、有人驚恐、有人興奮、有人心灰意冷。只是沒有過年地那種快樂和喜氣洋洋。
當然。齊國公府地內眷們還是頗為地高興。因為這段時間李孟在家地時間前所未有地長。而且各家地親眷現在都是在這濟南城中。可真是個團團圓圓地年節。
相對於內眷們地高興。李孟地精神狀態實在是不高。儘管他是居中排程。可總有個隱憂。那就是目前老營兵馬還有南直隸地地兵馬都是有段時間沒有去作戰。這軍隊地戰鬥力只有在戰鬥中才能保持。如果太平久了。肯定會受到影響。
濟南城外駐紮地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