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到天啟年間時國家承平日久,中原已經有二百多年沒有經受過戰亂,此時的大明秀才雖然還享有佩劍遊學地特權,但他們早已沒有了這個習慣。此時的大明士子不但用摺扇替代了寶劍,還有不少人出門前喜用胭脂水粉打扮一番,頭巾長衫也都好用香薰過。
直到這次黃石躍馬遼陽的訊息傳來……
這訊息就如同野火一樣傳播過神州大地,從京師到揚州,訊息所過之處,士子們紛紛為黃石召開詩會,他們盡掃往日的婉約氣氛,滿園只聞金戈鐵馬之音。一眼望去,眾人竟皆是長劍隨身。
縱酒狂歌之餘,士子們齊聲頌揚這震今鑠古的千古傳奇:
“關二爺肯定是不行了,估計也就是嶽王還能和咱們大明的黃大帥比比。”
“嗯,嶽王確實是威風,不過……不過,嶽王他老人家也不能自個一個人去趟黃龍府,砍了金主的腦袋再回來吧?”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39節 帝心
這些年有不少秀才、舉子為黃石寫過詞賦,但從來沒有像今年這麼多,有些歌女們就從中挑了幾首為它們配上了曲,在坊間開始傳唱,頗受歡迎。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能擋百萬兵。”
酒肆裡一個秀才模樣的人發出了一聲長長的讚歎,雖然聽了很多的詩詞,但這個秀才覺得還是隻有王維的這句詩才能道盡黃石的豪邁氣魄。這個秀才最近也在腰間佩戴了一把長劍,他不時把佩劍拔出鞘看看,然後又插了回去繼續喝酒,過一會兒再把劍拔出來瞧瞧,如此反覆不已。
每次提到黃石的傳奇時,這些聚集起來計程車子、尤其是那些年輕的讀書人們,個個都要喝最烈、最辣的酒,他們說只有如此才能配得上黃石孤膽闖遼陽的氣概。
“都說人生得意莫過於金榜題名,但以在下之見,便是中了狀元,恐怕也比不上黃大帥今日的風光啊。”
坐在酒樓上,聽著為黃石譜寫的新曲、喝著慶祝黃石偉績的烈酒、看看遍佈京師的藝人、想想這激動人心的故事天下傳唱時的盛景,一個書生終於發出如是的感慨聲。
“不錯,若能像黃大帥這樣為國家建功立業,足慰平生。”另一個年輕士子顯然是黃石的崇拜者,他猛地把長劍抽了出來,重重地放到了桌面上,左手扶穩劍柄,右手則在劍身上有節奏地彈著,讓長劍發出聲聲龍吟。書生先引亢高歌了一曲,然後慷慨激昂地對周圍的人說道:
“諸位兄臺有所不知,在下與黃大帥曾有一面之緣。去歲黃大帥來京師時,在下曾有幸在酒樓見過黃大帥真容,當時聽黃大帥講起我大明遼東的眾多英雄,在下就有蕩氣迴腸之感。當時在下不知道那就是黃大帥,曾脫口而出:真恨不能插翅飛往遼東,投效於黃宮保軍前。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看著眾人投過來的又是羨慕又是複雜的目光,那個書生又彈了彈手中的長劍。在錚錚金音中他笑著繼續說了下去:“自從上次見過黃大帥之後,在下就不再佩戴摺扇了,日前在下計較已定,那就是不會參加明年的科舉了。我要仗劍投軍門,到遼東為黃大帥參贊軍務,以有為之身,行大有為之事。”
滿桌的人一直專注地聽著這書生說話。在他結束髮言時,不僅僅他這一桌士子。就是這層樓上週圍的幾桌讀書人也都靜了下來,人人都在傾聽他的豪言壯語。
酒樓沉寂了片刻後,鄰桌一個年輕地讀書人突然使勁一推桌子,身下的板凳在安靜的酒樓上發出了清晰地咯吱咯吱聲。那年輕人大步走了過來,衝著說話的書生就是一躬到地:“在下李昶麟,浙江人士。天啟五年衢州府院試第六,敢問這位兄臺如何稱呼?”
早先說話的書生連忙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地回了一個平禮:“原來是李兄,在下王漢臣,天啟三年汝南府院試第五。”
李昶麟也不多禮,在眾目睽睽之下慨然說道:“王兄之言深得吾心。在下亦願一同前往遼東,王兄可願結伴同行?”
王漢臣聞言大喜道:“能與李兄同行,在下求之不得。”
“在下趙敬之,天啟二年陝西同州院試第一。”又有一個人高聲打破了沉默,趙敬之人隨聲到。衝著前兩個人拱手笑道:“如果兩位仁兄不棄,在下亦求一同前往遼東。”
不等王漢臣和李昶麟說話。紛雜的人聲突然在這樓上炸了開來:
“三位仁兄,還有在下……”
“諸位仁兄,在下亦欲同行!”
……
此時,這些書生正在議論的焦點人物仍在為銀子傷腦筋,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