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也?聞其南方,更有天地,又如何?”
是勳心說那地方真不如何——“境內多山,耕田稀少。唯西海畔略有平地——聞其南方。平坦處更少……”朝鮮半島那種多山地形。在當時那個年代是很不適宜耕種的,這也是中原王朝多少年沒興趣往那兒發展的重要原因。
“然而,”是勳突然一轉折,“樂浪以北,遼東之東,高句麗居焉,彼處林深而多大木,土地亦因此而沃。若能得之,十年開拓,可為天府。”其實高句麗他也沒去過,但比照後世東北三省的宜耕程度,估計這年月也未必會有多差吧?
曹操先點點頭,然後又搖搖頭:“自黃巾起,諸侯紛擾,百姓多死,戶口十不存一。吾所望者,人也。而非地也。”說“十不存一”多少有點兒誇張了,更多的人口是流亡邊陲。或者為大戶所隱匿,國家戶籍上大開天窗而已。其實從漢末直到三國,數十年動亂,說死了六成人大概是有的,死更多,可能性就不大了。曹操的意思,現在是大片荒地無人耕種啊,我首要目的是先定中原,繁殖人口,而不是再去尋摸外族的土地。
聊聊說說,很快便又到了啟程的時候。大軍從平岡附近轉向東南方,下一站的目的地,乃是原右北平郡的重鎮白狼,然後從白狼再繞向東北,前指原西部都尉所在地柳城。根據探報所得,袁氏兄弟所依附的烏丸大人蹋頓,就正設帳於柳城附近。
烏丸,後世亦稱“烏桓”,本是東胡的一支,東胡為匈奴所滅後,其族即歸附匈奴。等到漢武帝遣驃騎將軍霍去病擊敗匈奴左部以後,便將烏丸族解放出來,遷之於長城以南,設“護烏丸校尉”統轄之,使其為大漢守邊,以撓匈奴。西漢末烏丸再與匈奴合,數次侵擾漢地,為伏波將軍馬援所破。光武帝趁機羈縻烏丸,封其渠帥八十一人為王為侯,並再準內遷。於是烏丸就此分佈於幽、並二州的北部,從遼東到朔方,到處都可以看到其族人的身影。
逮至漢末,鮮卑崛起,烏丸在長城以北和幷州境內的部族,逐漸為鮮卑所驅逐或吞併。曹操這回要去討伐的,乃是烏丸主力所在,俗稱“三郡烏丸”——三郡即指遼東、遼西和右北平——大概是在中平年間,因漢人叛賊張純的聯絡而初步統一起來,並且出了一個著名的首領,名叫丘力居。
後來丘力居死了,其子樓班繼位,但因為年齡太小,實權都掌握在堂兄蹋頓手中。袁紹佔據冀州,與公孫瓚相爭的時候,為了羈縻和拉攏烏丸,從背後捅公孫的刀子,因而以大將軍的身份冊封蹋頓,以及右北平郡烏丸大人汗魯王烏延、遼東屬國烏丸大人峭王蘇僕延,全都當單于。三單于中,仍以蹋頓勢力最強,並且據說這回庇護二袁,他也把另兩位單于給硬扯上了戰車。
曹軍一路艱難跋涉,非止一日,終於進至白狼附近。田疇屢次勸曹操放緩行軍速度,等等後路——“此處距柳城不過二三百里,烏丸偵騎或已查之,若會兵來攻,我軍疲憊,恐難當也。”曹操卻說越是這樣,咱越是不能慢嘍,要不怎麼還叫奇襲呢?現在殺過去,我軍固然疲憊,敵人也倉促間難以備戰啊,要是等他們準備好了,咱們卻未必歇得過來,那此前的努力就全都化成泡影啦。
結果才到白狼,前鋒哨探便來稟報,說烏丸果然偵知了我軍的動向,倉促舉兵,正洶湧殺來。曹操左右望望,揚鞭一指:“可上白狼山,憑險而守,以待後軍。”
於是大家夥兒又呼哧帶喘地爬上了山,到得山頂朝下一望,王粲當即就腿軟了。只見山下漫山遍野的都是烏丸騎兵啊,間中也還夾雜了一些漢家旗號,估計是二袁僅剩的兵馬了。王粲伸手捅捅是勳:“宏輔可能看出,敵有多少?”
是勳也算久臨戰陣了,這點兒眼力還是有的,打眼一瞧:“前者為戰兵,未足五萬,其後輔兵,恐亦不下五萬眾。”王粲倒吸一口涼氣:“我軍尚不足萬,可如何抵拒?”是勳說沒關係,打咱們或許打不贏,守在山上還是問題不大的——烏丸突騎,天下無雙,可要是下了馬爬山來攻,一頓滾木擂石就能讓他們躺下大半。
他嘴裡這麼說,卻斜眼瞟著曹操,那意思:“打是不打?”因為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操是直接就衝下去了,一戰而大破烏丸,陣斬蹋頓。史書上說,戰後所俘和受降的胡、漢各族共有二十多萬口,而眼前到達的還不足一半兒,應該能打得過吧?
果然,曹操眺望少頃,揚鞭一指:“彼陣未整,乃可擊之!”環顧左右:“誰去為某擒斬袁氏二逆?”
王粲聽了心裡就是一哆嗦,急忙上前勸阻:“不可,敵眾我寡,兼之烏丸突騎無前,若下山與戰,必敗無疑。要當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