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督、慰,將長安收為朝廷所有。”那意思,不管李傕、郭汜還是段煨,說白了都是割據諸侯,不是朝廷……更準確點兒說,不是您曹公的部下,他們不管誰佔據了長安,其實對咱都沒啥實質上的好處,必須得派人過去,趁機掌握關中的土地,新置官吏、安撫百姓,從中漁利才成。
是勳心說沒錯,原本歷史上曹操就是這麼幹的。當段煨攻入長安,殺死了李傕(郭汜已先為其將五習所殺)以後,關中地區仍然是群雄割據,擄掠人民,各霸一方,曹操先任命鍾繇為司隸校尉,安撫諸將,接著衛覬出使益州,因戰亂羈留長安,就奏請曹操分化、收編諸將所部,把關中地區徹底掌握到手中來。只不過因為預先的計劃不夠周密,基本上看一步走一步,所以後來又有馬超作亂,十部並反,得靠曹操親自西征才最終解決問題。如今歷史已經被改變了,自己能不能從中推曹家一把,提前解決關中的問題呢?
他一邊耳聽曹家謀士們各抒己見,一邊自己跟內心盤算,想來想去,最後提出疑問:“關中兵馬,非僅李、郭也,昔馬騰曾入三輔,雖為李、郭所敗,亦逡巡於陳倉以西,侯選、程銀等並在馮翊,楊秋、李堪等亦拒安定,段煨若西,彼等必皆響應,以兼併田土。到時長安雖復,僅得其名也,朝廷仍無尺寸之地,奈何?”
眾人聞言,亦皆沉吟——是勳說得沒錯啊,要光是按照鍾繇、董昭所言,派一介天使前往督戰(就跟原本歷史上曹操派謁者裴茂督關中諸將以討李傕那樣),空名好得,實利可難求。那邊兒都是各路軍頭,你一個空架子天使,能夠從他們牙縫裡挖出一寸土地來嗎?哪兒有那麼便宜的事兒!
荀攸一咬牙關:“必發兵以徵。”咱也得調兵過去,能拿下多少土地就先拿下,以為日後徹底平定關中的先行。可是劉曄說啦,咱派多少人去好呢?派少了未必管用,派多了千里遠征,糧從哪兒來?雖說秋收在即,可是咱這裡距離關中太遠啦,同樣收完糧就出兵,咱這兒還沒走到河南呢,估計段煨那兒就已經拿下長安了,哪兒還有咱們插足的餘地?恐怕緩不濟急啊。
郭嘉聞言,突然微微一笑:“近處也有兵馬,便不知能否得用。”曹操忙問兵在何處。郭嘉伸手在地圖上一指——那正是是勳獻給曹操的地圖——“河東有數萬精兵,近在咫尺。”
王粲不明白:“此非呂布之軍乎?”
郭嘉點頭:“呂布坐守河東,欲得華陰為途,西取長安久矣,若能驅其為導,使與段煨及關中諸將火併,朝廷便可從中漁利。”
是勳聞言嚇了一跳,脫口而出:“如何漁利?此無異於火中取栗也!”眾人聽了,全都望向他,滿眼的疑惑,曹操也心說,是宏輔經常有點兒詭異的詞兒噴出來,這回這個——火中取栗是啥意思了?是指困難嗎?
是勳瞧見大家夥兒的眼神,不禁一愣,隨即心說壞了。火中取栗這個成語聽上去挺古樸,其實徹底是舶來貨,典出十七世紀法國詩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與貓》,這二世紀末的中國人怎麼能夠聽得懂了!沒辦法只好給解釋:“勳嘗於一篇軼文中得此,似為戰國人語,頗類《莊子》。謂一猿欲得火中慄而食之,乃求一貓,貓以爪探慄,毛脫而肉焦,然所取之慄,皆為猿所食也。”
郭嘉聞言,不禁微笑道:“宏輔一言,即中竅要。如今長安即為其慄,我乃猿也,欲取之而不可得,呂布乃貓也,必誆其以爪探慄,乃可為我所食。”
是勳心說“火中取栗”這個成語,本意是為他人做嫁衣裳,可是逐漸地含義有所偏轉,已經演化成冒險行事從而蒙受損失的同義語了,我剛才脫口而出,就是說這事兒太冒險,很難辦到,沒想到卻莫名其妙地合上了其原本意,這怎麼話兒說的……好吧,多謝郭奉孝你給解圓了。
他卻沒有想到,郭嘉聽是勳一張嘴就噴出個跟自己計劃符合若契的成語出來,還以為是勳已然胸有成竹了,當即建議說:“朝廷可發兵一支,也不須多,二三千足矣,使西行弘農,以約呂布,並督諸將,共伐關中。然此火中取栗之事,非智謀善辯者不能辦也,就嘉所見,唯是宏輔能成此謀。”
是勳聞言大驚:“勳恐無能辦此!”曹操捋了捋鬍子,沉吟少頃,突然笑起來了:“宏輔不必太謙,卿前使華陰,退呂布而間段、賈,關中之事,唯卿最為稔熟——江東便不必去了,卿且往關中一行吧。”(未完待續。。)
ps: 今日兩更完畢,其實這才開始了本卷的重頭戲。
第二十二章、太白蒼蒼
老天爺最喜歡耍人玩兒,一般情況下,你越是盼望什麼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