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主要看我們當時的應變能力。任何一個細微的動作或行動的轉移,都可以成為救場的“消防器”,關鍵在於我們的反應能力。具備了這種能力,我們就能遇事不慌,急中生智。

這種能力的訓練,一方面靠大量演講實踐經驗的積累,另一方面要靠演講前的“彩排”。所謂“彩排”,可以兩人或多人練習,當演講者出現忘詞現象時,讓聽眾的扮演者,提示相應的應變措施。這樣反覆多次的練習,既提高了演講者的自信心、從容度,又增強了演講者的應變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著名相聲演員馬季,有一次到湖北省黃石市演出。在他表演之前,有一位演員錯把“黃石市”說成了“黃石縣”,引起了觀眾的鬨笑。在笑聲中,馬季登臺演出。他張口就說:“今天,我們有幸來到黃石省演出……”這話把鬨笑中的觀眾弄糊塗了。正當大家竊竊私語時,馬季解釋道:“剛才,我們的一位演員把黃石市說成縣,降了一級;我在這裡當然要說成省,給提上一級,這樣一降一提,哈哈,就平啦!”幾句話,引得全場鬨堂大笑。馬季機智巧妙地給圓了場,使演出得以順利進行。

馬季所以能把這個場圓下來,關鍵還在於他有較強的應變能力。一個藝術家如此,一個演講者、談話者、論辯者也應該如此。我們無論是演講、談話,還是論辯,都是在與聽眾進行感情交流,資訊傳遞。這就需要我們在演講、談話、論辯的過程中隨時注意對方的變化,觀察對方的表情,掌握聽眾的情緒,並要根據聽眾的反饋,及時調整我們演講、談話、論辯的內容和角度,把聽眾不願聽而你又打算講的東西刪掉,加進一些聽眾感興趣的內容,這沒有較強的應變能力是做不到的。

另外,我們在與人交往、交流時,常常還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比如你正在演講時有人起鬨,你正在交談時卻遭人搶白,你的辯詞受到人們的反對,這一切都需要從容鎮定的應變能力。

所以,為了使自己在窘境中得到解脫,為了練就一副在任何情況下都對答如流的口才,為了在社交場合免受尷尬之苦,為了臨危不亂,一定要培養自己隨機應變的能力。

“脫口秀”,秀自己

“脫口秀”(US?Talk Show,Brit?Chat Show),是指在廣播、電視節目中,由主持人提出話題,觀眾一起討論的一種節目形式,也就是所謂的談話節目。一般情況下,脫口秀節目都有一列嘉賓席,通常由有學問的或者對那檔節目的特定問題有特殊經驗的人組成。我們這裡,主要指的是即興講話。

即興講話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在講話之前,給你一個大致的範圍或題目,讓你稍有準備,然後再講。

另一種則是在講話之前,沒有準備,而是突然由於某種原因,要求你講話或你需要講話。

前者帶有一定的模糊性,後者則完全屬於臨場發揮。

根據這兩種情況的各自特點,其準備方法也有兩種:

(1)模糊性準備方法

演講者在講話之前,已經知道了大致的範圍或題目。這時,首先需要圍繞主題做一些深度上、哲學上的思考;其次,是縱向與橫向上的比較與結合。從深度上、哲學上思考問題,就是要求演講者具備比較宏觀地把握事物的能力,能居高臨下地看待問題,全面深刻地思考;然後,還要圍繞縱向與橫向的比較與結合去豐富資料,充實內容。考慮的範圍要大,挖掘要深,每個觀點都需要用人物事例進行具體說明。這樣,才能使講話有哲理、有內容、有說服力。

(2)臨場性準備方法

臨場性準備難度較大。他要求講話人在演講前的幾分鐘內,把演講的腹稿組織得較完善,這是需要真功夫的。通常的準備方法是:“點的分佈法”。演講人要在短暫的臨場準備時間裡,圍繞題目進行“點”的分佈。這個“點”,可以是一個富有感情色彩的事例、一句幽默風趣的話、一位偉人或者哲人的警句,或者是所要闡述觀點的核心詞語等等;然後,就要馬上考慮這些“點”之間的聯絡,圍繞主題,將其分佈在恰當的位置上;最後,將其貫穿起來,環環相扣,形成腹稿,實施演講。

對於臨場性的即興講話,我們可以採取這樣的方法:

①思維敏捷,尋找一個好的話題

無論什麼場合,都要始終保持全神貫注。要善於掌握現場的主題、爭論的焦點,並對其有很強的敏感和思想準備。只有這樣,一旦需要即興演講的時候,才不會心慌意亂。

有了思想準備,還必須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