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1)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有時看書看了一大段卻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2)頭昏眼花,聽力下降,四肢乏力,嗜睡,有時出現噁心、嘔吐現象。

(3)煩躁不安,鬱悶沉默,憂鬱空虛。

根據在上海市進行的一項隨機抽樣調查顯示:有59%的腦力工作者,每天用腦時間長達10小時;40%的學生每天伏案學習至深夜,成為缺少睡眠的“特困生”;28%的體力勞動者;其業餘時間也花費在各種腦力活動上。調查表明,用腦過度已嚴重地危及到了人們的健康水平。據統計,上世紀90年代上海地區科技人員平均死亡年齡為67歲,較全市各類職業人群平均提早死亡3�26歲,其中15�6%的死亡年齡在35~54歲。可見用腦過度的後果是多麼的嚴重!

2�腦力疲勞的原因

人感到疲勞,是對人體健康的一種保護性反應。人之所以產生腦力疲勞的感覺,是由於腦力勞動的時間持續過久,人體組織器官急需的營養和氧氣供應不足,體內疲勞因素(比如代謝產物乳酸、二氧化碳等)積蓄增多。此時,需要有效的休息,以便把代謝產物排出體外,從而消除疲勞。

3�腦力疲勞的對策

智慧的選擇是,不等疲勞出現,就應該主動休息。因為疲勞既然出現,說明身體已經受到某種損害。也許這些損害尚不可見,但卻在“侵蝕”著健康的生命。主動休息,則可保證身體免受損害,有利於身心的保健。

強刺激促使大腦興奮,效果往往適得其反!許多人在大腦初顯疲勞時,喜歡採用促使大腦興奮的一些強刺激措施,比如大量抽菸、喝濃茶、喝咖啡、飲烈酒、用涼水衝腦袋等,以便能夠繼續工作或學習下去。其實,除非所採用的方法、飲用的食物確實能夠改善大腦細胞的生理功能,促進腦細胞的疲勞修復,否則都是不合適甚至是危險的。如果人們常用強刺激促使大腦興奮的方法來強迫大腦繼續工作,往往會損傷腦細胞,加重大腦疲勞。�莫名“鬱悶”,風乾心靈

慢性疲勞:有一種絞繩名叫“累”(4)

柯先生,上海一位32歲的外資企業部門經理,擁有許多人羨慕的高收入和優雅的生活方式。然而,正是這樣一位在旁人眼中很完美的人,卻生活得一點兒也不快樂。很長一段時間,他常常感到全身無力,整天沒精打采。下班回到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立刻爬到床上睡大覺。

柯先生本來是一位很有品味的人,過去喜愛閱讀社科、文學類圖書和時尚雜誌,喜歡聽古典音樂。然而,現在他做什麼也打不起精神。柯先生常說,上班累,不上班也累;出去玩,去商場逛一逛,心裡都覺得煩。總之一句話,“沒意思”。有時候還覺得胸悶,甚至上樓都還需要歇息,多次去醫院檢查,也沒有發現什麼嚴重的疾病。只是自己始終感覺身體不對勁,就像大病纏身,他周圍的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這是怎麼回事呢?

活著很累,感到生活沒有趣味,往昔的豪情與朝氣消失殆盡!這種狀態在白領階層中比較多見,特別是那些透過努力已經獲得較高收入和較高職位的白領,更容易出現這種狀況。這部分人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快節奏地工作,面對職位和金錢的壓力,心理與生理成天都繃得緊緊的。下一個目標是什麼?下一步應該怎麼辦?還有升職的空間嗎?收入還能增加多少?這些問題接踵而來,常常使人誠惶誠恐,煩躁不安。

任何一個公司,管理層級都是呈金字塔狀的,越往上職位越稀少。到了一定的時候,想再邁上一個新臺階,是非常困難的。大多數白領人士,在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只能面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單調而乏味的工作,儘管很忙碌,但是變化少,發展的空間會越來越窄。這時候,那些已佔據一定職位的白領們往往會在現實與理想的落差下心理失衡、鬱悶,“亞健康”在不知不覺中就乘虛而入了。

美國一位長期從事心理健康研究的專家曾說:“條理性強、工作效率高、責任心強的人最容易產生憂鬱心理,更易產生生理及心理不平衡現象。”�“性”趣遺失,愛成往事

某IT公司部門經理黃先生今年30歲,月薪上萬,經常加班,沒有午休,常常凌晨一兩點鐘才睡覺。最困的時候走在街上都能睡著。累的時候抽菸提神,吃飯也沒有規律。黃先生已結婚好幾年,新婚時與妻子如膠似漆、恩愛有加,最近不知怎麼搞的,他突然變得清心寡慾,沒有了“性”趣,性生活頻率越來越低,質量也不高。每天忙碌之後回到家中,看見妻子含情脈脈的目光,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