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我們分為幾項,書畫、字畫、玉器、瓷器、青銅、錢幣、奇石、傢俱,雜項。作為初學者,新入門的鑑賞我們一般以雜項入手,我今天就給你看幾件寶貝,你要擦亮你的眼睛好好學一學如何鑑賞他們。”
李逸風話說之間已經從沙發上起身,帶著王鼎靠近到展櫃,李逸風接著就把一個口徑有七八厘米,高二十五六公分的筆筒從檀木層櫃上取了下來。
這筆筒呈現棕黑色,材質是瓷器,王鼎看著這個筆筒,沒覺得他有什麼特別之處,便看去李逸風惑地問道。
“李哥,這個筆筒要看什麼?”
“筆筒?”李逸風淡淡吹了口氣,“誰告訴你這是筆筒的?”
“不是筆筒嗎?”王鼎被李逸風的話搞暈了。
“這個呢叫做筆海。外行人出口會說這是筆筒,但是內行人要說了是筆筒,一定會被人恥笑。記住:筆海與筆筒的差異就在於,筆筒是說直徑在在20厘米以下的圓筒瓷器,但是在20厘米以上的,就稱之為筆海。”
“哦,原來如此。那這筆海的鑑賞需要做什麼?”
王鼎勤學好問,但是誠然,作為一個初入收藏圈的,他的問題就暴露了很多他在這行當的稚嫩。
“王鼎,李哥告訴你。鑑賞其實就跟醫生看病一樣,首先你要知道這個古董的材質是什麼,繼而才能對症下藥。筆海呢在古時候是擱放毛筆的專用器皿,在現代很少出現,其材質多種多樣,有瓷、木、竹、漆、玉、牙、紫砂等,對這些材質我們並不能一概而論。鑑賞的話,現在我們針對的是瓷質的筆海,這就回歸到了鑑賞瓷器本身上邊。而鑑賞瓷器,就要了解到中國陶瓷的發展,就要知道歷代的名窯,例如宋代的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窯,進而就需要你知道這些名窯的生產風格,藝術特點,在知道了這些之後,你才可以根據瓷器的款識、造型、紋飾和胎釉特徵方面下手,判斷瓷器的真偽。”
“哦。”
王鼎連連點頭。李逸風滔滔不絕的一番論述,王鼎真的是受益匪淺,自己撿漏豇豆紅柳葉尊瓷瓶,不過是依據玉牌靈氣滋補眼瞳發生的透視,要不是有它,王鼎真心不能得到撿漏機會。而當下,李逸風所述也告訴了王鼎中國古董文化的博大精深。僅瓷器一項,想要精通,就要耗費人大半輩子的光陰。
“王鼎,現在你看這瓷器,注意它有無款識?”
王鼎按照李逸風的提示翻起了筆海,可這杯體並無什麼,“李哥,這底款上沒有款識啊。”
“呵呵,不要大驚小怪,這筆海的確沒有款識,這也是正常的。在瓷器上,明、清官窯絕大部分都有年款和特徵,如明代款識就有所謂“永樂款少、宜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一類的說法,而元代以前的古瓷並無正式官窯年款,那麼,判斷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僅憑款識,還要去看它的造型、紋飾以及胎釉。”
“造型?”
王鼎大概知道,陶瓷器的形狀,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論,元代造型大多較為鈍重稚拙,無論青、白瓷器都比宋、明瓷器顯得突出。尤其是日常應用的壇、罐、瓶、壺及盤碗等一般器物,器形相當大。而明清瓷器造型更加繁多,無論盤、碗、杯、壺、罐、瓶等製作都非常精緻,而且能獨出心裁、銳意創新,而且在瓷質方面精益求精,造型唯重纖巧,與元風格迥異。
“這個我略懂一些。元代的瓷器比較大一點,明清的就比較精緻。”
“你說的確實沒錯,元代的瓷器比較大,是跟他們的生活習慣有關。明清的就趨於精美,精巧。但只是知道這些還遠遠不夠。你還要特別記住各個朝代、時代的特殊造型。例如明弘治的黃釉雙耳罐,明正德時期最突出的造型筆架、扦屏、墩式碗,乾隆時期的轉頸瓶、轉心瓶、花籃、扇子及書式印盒等等。知道了這些就非常有利於你去鑑賞這些特殊造型的瓷器,很容易知道它的年代。”
“恩。我明白了,一個特殊的造型在一種機率上就說明了這瓷器是出自那個朝代的。正如我所撿漏的柳葉尊瓶,其造型纖美,堪稱美人肩,恰是清朝的造型。”
“對。”李逸風連連點頭,王鼎彷如得取真諦,繼續侃侃道,“那現在這筆海我們根據造型似乎判斷不太出來,因為筆海的造型相對固定。那就接著要看紋飾和釉色了?”
王鼎上手相當快,李逸風教的就更興致勃勃。
“對。接下來我們就需要看瓷器的釉色和紋飾。這瓷器通體的棕黑色,胎色乏沉,沉中有氣,是件黑釉瓷器。這就有的說了。單釉色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