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然地流露禮貌。
另外,孩子也不能理解自己的表現對父母“面子”的重要性。他們不懂得怎樣做是給父母增光的,怎樣做是丟臉的。這些都是成年人的感受,跟孩子本身沒有關係。因為孩子沒有達到禮貌標準而批評他,給他施加壓力,不僅是不公平的,也往往適得其反。如果不杜絕那些看上去友善的“逗”,對孩子就是一種傷害。孩子對自己的財產有一種本能的保護意識,對陌生人有戒備心,這是正常的,應當得到鼓勵。成年人說要把他們心愛的玩具拿走,孩子不懂得這是開玩笑,而是信以為真,因此會奮起反抗。總是這樣挨逗,孩子會對他人失去信任,產生嚴重焦慮和社交障礙。一旦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要溫和地制止對方:“請不要這樣逗孩子!”
多接觸才不認生
我的孩子現在一歲半,白天爺爺奶奶、阿姨帶,晚上下班主要我帶。
他最大的問題是不與同齡小孩子互動。在家裡你問他今天跟誰玩了,他會說出鄰居小孩的名字,還會說要擁抱×××,可是出去了卻絕不允許別的小孩碰他一下。他會遠遠地指著說出小朋友的名字,可是拒絕過去跟別人玩;如果你逗別的小孩玩,他會拽著你離開,否則就不高興;如果你要他跟別的小孩握手,他會藏起自己的手說“不”,然後叫你一起離開;以前玩玩具有小孩搶走,他就找大人,現在只要有小孩稍微接近他(不管是有意無意、善意惡意);他就會飛快地躲開……
總之給我的感覺就是他心理上還是對小孩子感興趣的,卻懼怕同小孩子交往。但是他和老人、成年人一點不認生,可以稱呼別人,聊天,小區的人都很喜歡他。你認為我兒子在與人的交往上有問題嗎?
我知道孩子受到了爺爺奶奶、阿姨的過度保護,也許我有些地方也做得不夠好,那麼是不是到了晚上我再按照對他有利的方式去引導他呢?這樣孩子會不會矛盾?
如果這些方式都不可行,那我是不是就把他送去幼兒園?我該怎麼辦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隱藏在你自己的描述當中:“他和老人、成年人一點不認生,可以稱呼別人,聊天,小區的人都很喜歡他。”顯而易見,你兒子平時接觸的成年人過多,和同齡人相處的時間過少。如果我們用鵝與鴨來分別形容成年人與兒童的話,就是你們家這隻小鴨子,因為總是跟成年鵝朝夕相處,也誤把自己當作一隻鵝了,見到同類小鴨子,反而因為缺乏經驗,而顯得失去了交流交往的能力。
另外,我猜測你們家老人和阿姨可能在他與同齡人接觸的時候,出於過度保護的心理,曾經無意間給過他一些負面的資訊,讓他對其他小朋友產生恐懼。這裡邊的情況我們無法瞭解,但是你兒子對同齡人的這種過激反應,總歸還是事出有因的。
你說得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方面對同齡兒童感興趣,另一方面他們只會“平行遊戲”,而不會“合作遊戲”。孩子社交能力的開發與培養,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至關重要,關聯到他們情商的發育以及未來的幸福。你目前的焦慮是有道理的。
如果有可能,儘量讓孩子多接觸同齡人。可以先挑選兩三個比較合得來的家長和孩子,互相到家裡拜訪,週末一起外出遊玩,讓孩子們之間互相熟悉,在接觸當中觀察並意識到對方的需求和情緒。不要強求孩子具備成年人的道德標準,比如分享、謙讓、合作,每次都準備好充足的玩具和食品,不至於讓他們搶起來。
這麼小就送去幼兒園的做法不可取。一歲半的孩子首先要建立和父母親之間的依戀關係,他的黏人表現其實是正常的。他目前處於嚴重缺乏與同齡人交往經驗的極端,如果你貿然將他送去幼兒園,他則處於面對眾多(比他大的)小朋友的另一極端,這樣做,對於他的正常發展來說,適得其反。
單親的孩子更怕生嗎
我是單親媽媽,兩歲的女兒乖巧可愛,白天姥姥帶,晚上和週末我自己帶。孩子好像非常膽小,在家裡行走自如,在外面玩時,有她感興趣的事物或者在我的鼓勵誘導下,她會自己走路。除此之外,只要出門就要求抱,見到生人或者人多的地方更是如此。有時見到生人會表現出很緊張的樣子,玩熟了才會好。我認為我給了她足夠的安全感,在我面前,她的要求我都會滿足她,在姥姥那也是儘量滿足的。經過不斷的自我調整,我自己的心理比較穩定,自認為沒有對孩子有過多負面影響。我擔心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請教。謝謝!
從來信看,你女兒的表現都很正常。到了陌生的地方、看見生人就有戒備心,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