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殉葬之外,便只有枯守冷宮,孤獨終老一條路。至於安排出宮,甚至巡視到地方府縣,那就更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事情!
徐閣老曾經旁敲側擊地找皇帝提過一次,皇帝果斷否決。
沒辦法,徐閣老便只有聯合一切可能聯合的力量,一起幫著皇帝下這個決心。其他的人,像吏部尚書王國光,禮部尚書李騰芳,兵部尚書楊國棟這些人都比較好說,至少徐閣老內閣次輔的面子擺在那裡,這些人多少會賣份面子。
然而內閣大臣溫體仁卻十分難搞了。因為上一次,溫閣老拿首輔的位置誘惑溫閣老,讓溫體仁幫著把兵部侍郎餘大中和吏部郎中王賢安排到了山西任巡撫和知府。然後事後,崇禎六年的正月都過去了,內閣首輔周延儒雖然一直沒有上朝,但首輔的寶座還是周延儒的,溫體仁雖然著急上火,但是由於朝中爭議頗大,溫體仁只有乾著急。關鍵是內閣次輔徐閣老似乎也沒有什麼動作,似乎把對溫體仁的承諾忘記了一樣。
溫體仁覺得自己被徐閣老忽悠了,很是惱火。在徐閣老再一次登門求他搭把手的時候,任徐閣老把利害關係講透徹,把口水說幹,溫體仁一直哼哼哈哈,不作正面回應。
徐閣老知道溫體仁見不著乾貨,是不會幫忙的。偏偏皇帝對溫體仁越發信任,他的話在皇帝心中的份量比較重,缺了溫體仁的支援,徐閣老還真玩不轉。徐閣老感到很孤獨,很沮喪,很憤懣!同樣是內閣大臣,他徐光啟在為大明的百姓絞盡心力,四處奔波,而溫體仁眼睛裡卻只有自己的小利益,不管朝政,不管百姓,眼睛只盯著首輔的寶座!對於徐閣老的計劃,溫體仁不但不大力支援,反倒趁機要挾,扯後腿。
為了山西的黎民蒼生,徐閣老牙一咬,腳一跺,便有了養心殿內,徐閣老當面說出推薦溫體仁任首輔的話來。
那之後,對於安排張嫣和馮素琴前往陝西一事,溫體仁表現得比徐閣老都還要上心,一天幾趟地往養心殿裡跑,比司禮秉筆王承恩去的都要勤快。
最後的結果,徐閣老便和張嫣,馮素琴走在了前往陝西的路上。
徐閣老在樹蔭下挑了塊大石頭拍乾淨了,輕輕坐了,跟隨的僕人將麵餅和水送了過來。徐閣老便接過,一口麵餅,一口水地吃著,目光堅定。
他暗自為自己鼓勁: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在,便要拯救大明的江山百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