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的,這句話也讓李從善驚出一身冷汗。
鄂州鍾氏,在中國歷史上的諸多大家族(如河源崔氏、琅琊王氏等)相比,沒有多大的名望,但也要看具體情況,至少在五代十國時期,鄂州鍾氏可謂盛極一時,烈祖李弁在南吳政權時期(名為“徐知誥”)能夠順利奪權、建立南唐,一定程度上就是依靠了鄂州鍾氏的力量。
,!
鍾國後的父親鍾泰章也是五代名將,官位最高做到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但虛職官位,很顯然不足以支撐鄂州鍾氏的強盛,真正成為家族後盾的,是鍾泰章手中掌握的一支勁旅,即“玄衣衛”,如果這個名字不夠響亮,那麼在此之前,這支軍隊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黑雲都”!
黑雲都,是南吳政權建立者楊行密的親兵隊伍,全名“黑雲長劍都”,這支隊伍人數不多,常年編制也就五千餘人,但戰鬥力十分強悍!原因無他,這是五代十國時期裝備最為精良的重甲騎兵隊伍,得名於“衣以黑繒黑甲”。然而,南吳政權覆滅,南唐政權建立,烈宗李弁也擔心控制不了黑雲都,於是就將其拆解,一部分交給林仁肇,被吸收到了神威軍中,另一部分則由鍾泰章掌管,重新補充兵力,更名為“玄衣衛”!
如此說來,鍾國後正兒八經的將門之女,脾氣秉性、膽識手段,可謂巾幗不讓鬚眉。
“唉,國後莫要惱怒,軍國大事、豈能兒戲?總要與諸位大臣商議,做好萬全準備,況且,從嘉奏表已經寫明,當前金陵無虞,大可放心。”
鍾國後是不可能放心的。知子莫若母,李煜自幼就不是強勢之人,若是舞文弄墨、詩詞歌賦,自己這個兒子絕對是天下一流,可是,要論做好一國之君,李煜確實欠缺很多。她不免有些後悔,若當初不是自己為李煜力爭太子之位,此時此刻,那孩子還是個閒散王爺,能平平淡淡地過一生,也是好事。可轉瞬又想到,自己怎麼如此天真,若李煜不是太子,如今能不能活命都是兩說了。
想到這裡,鍾國後聲音柔和了一些,問道:“國主做如何打算?”
李璟暗鬆了一口氣,答道:“金陵守軍充足,加上牆高壕深、糧食充盈,堅守應該是不成問題,長江沿線兵力配置齊全,加上天塹阻隔,也定然能夠有效阻止周軍。目前,從嘉的壓力主要是機動兵源不足,從南都抽調一部分過去即可。”
“僅此而已?”
“孤將派出老練可靠之人,協助從嘉用兵。”
鍾國後聞聽,知道李璟打算將一國兵權交給李煜,但也不是完全交付,所謂“老練可靠”之人,實則就是充當“監軍”的責任。雖然不滿,但她也沒有反對,畢竟用兵是關係到國家存亡,也不能任由李煜一人說了算。
“既如此,不知國主可有合適人選?”
這句話,倒是讓李璟為難了,他不由自主地看了李從善一眼。
李從善身為南都諸道兵馬副元帥(大元帥就是李璟自己),按理說,從南都調兵支援金陵,應該這個老七兒子去,可他太年輕、經驗不足,至於其他人,自己一時也想不到合適的。
“國主,兒臣舉薦一人,可否?”
“哦,從善你說。”
“四皇叔,信王。”
李璟、鍾國後聞聽,第一反應是沒有反對,第二反應是猶豫,信王李景達確實有些讓人為難。
此人能征善戰不假,但生性剛直、脾氣暴躁,如果他去輔佐李煜,恐怕叔侄之間再產生間隙,若是重演李弘冀與李景遂的悲劇……
李從善進一步說道:“信王雖性格不佳,但貴在耿直、作戰經驗豐富,尤其淮南戰敗之後,脾氣也改了很多,為人柔和謙虛不少,想來,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聞聽此言,李璟點了點頭,淮南與周軍一戰,最後的結果確實不理想,李景達決策失誤,導致壽州失守之外,自己帶出去的五萬兵馬,竟然有四萬人投敵!李璟怕他內心自愧,並沒有追究責任,反而讓他擔任天策上將軍兼浙西節度使,李景達羞愧不受,自願到撫州鎮守。
【這就是南唐李氏與後周郭氏的最大不同,換成郭榮,死八次都不夠。】
只是,讓李從信輔佐李煜,不宜大張旗鼓地宣告,淮南一敗,朝中大臣對於李從信不滿的很多,加上他的人緣也不怎麼好……寫封信,讓他暗中準備,機動策應,悄悄向金陵方向運動即可。
思忖之後,李璟下了決心,對李從善說道:“詔令百官,上朝議事!”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