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1章 不就是擴軍嗎,我跟了!

衝鋒陷陣,趙匡胤絕對信任田重進,可是出謀劃策,趙匡胤絕對不敢聽他的。

趙普的觀點很明確,一定要打下揚州,這樣才能避免淪為大周叛軍。

可眼下,南下的阻礙不僅是李重進、韓通,連張永德與李煜都攪和進來了,入冬之前,至少要拿下泗州,對揚州、甚至金陵形成威脅。

為什麼是“入冬之前”呢?

因為,趙匡胤手中的糧餉,已經撐不過來年麥子熟了,軍餉什麼的還好說,可糧食一旦告罄,就會軍心渙散。

本來,趙匡胤佔據黃淮,糧食養軍隊是沒問題的,可加上登、萊、青三州的幾十萬災民,糧食一下子就捉襟見肘了。

幾十萬災民,就算不去打家劫舍,光是沿街乞討,再加上每天餓死千八百的,這樣算下來消耗的糧食也不少。

種種情況下,趙匡胤的核心決策層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擴軍。

將大量流民吸收到軍隊當中,一方面可以解決社會動盪、盜匪橫生的問題,還能給自己貼上“愛民如子”的標籤,另一方面,新編義軍可以擴大實力,南唐不是增兵五十萬嗎,沒關係,我們可以增兵到六十萬,人有的是。

不就是擴軍嗎,我跟了!

這個舉動,可謂瘋狂!

一邊自封“開封府尹”“宋國公”,一邊擴大軍力、招兵買馬,一邊揮師南下,逼近揚州。

周邊將領及割據勢力,只要不是眼盲心瞎,都知道趙匡胤要幹什麼,只剩下一層窗戶紙了。

打下揚州,劫持郭宗訓,就讓他禪讓給自己皇位。

打不下揚州,盤踞淮南、再望江南,老子直接稱帝!

“流民軍”被劃分成三波,分別派往東、中、西三線戰場,沒有訓練,沒有保障,甚至沒有兵器。

沒關係,這些人本來就是去當炮灰的。

這裡面,只有一個問題,恐怕是趙匡胤沒有仔細考慮的。

在兵力分配時,西線流民軍的統領,就是趙匡義,副將是父子兩人,李處耘與李繼隆。

隨行參軍的名字,叫做張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