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4部分

首批隊員從美國啟程,經澳大利亞、新加坡抵達緬甸。他們是由110名飛行員和150名機械師、醫生等地勤人員組成的。8月1日,正式成立了中國空軍美國志願隊,下轄3個驅逐機中隊,在緬甸的東瓜(同古)開始了訓練。1941年12月20日,10架日本三菱轟炸機襲擊昆明。這時,美國志願隊已完成訓練,第1、第2中隊起飛24架P—40型飛機迎擊日機,將其擊落6架,首戰告捷。美國志願隊僅有100架美製P—40型驅逐機和少量轟炸機,但他們主動出擊,機動靈活地作戰,打破了1940年秋季以來日軍航空兵獨霸中國空域的局面。1942年7月,美國志願隊納入現役,改稱美國駐華空軍特遣隊;1943年3月,再次擴編為美國第14航空隊,裝備了一批新式驅逐機並組建了一支B—24型重轟炸機隊。據統計,從1941年12月至1943年6月,美國志願隊共出擊102次計512架次,擊落日機193架,擊毀日機75架、卡車112輛、倉庫15座。'《中國空軍美國志願大隊戰史紀要》,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787~16908。'

同一時期,中國空軍在美國援助下得到新的發展。至1941年底,作戰部隊為7個大隊(第11、第12大隊和1個獨立中隊因全訓未計入在內),共有各型飛機364架。P—40型新機10O 架,撥交美志願隊使用。1942年3月開始,從美國購買的新機陸續到達,中國空軍各部隊抽派人員分批赴美國和印度受訓及接收新機;7月以後,訓練完成,相繼飛返國內,到1942年底為止,共接收美製B—29型轟炸機19架、P—40型驅逐機27架、P—43型驅逐機41架、P—66型驅逐機82架;作戰部隊仍為7個大隊、1個偵察中隊及1個美國志願大隊,備型飛機總共337架。

日本於1941年12月8日發動太平洋戰爭後,戰線拉長,將駐留在中國的飛機大批調往越南、泰國及緬甸一帶,以應西南太平洋方面作地的需要。

1942年全年在中國的飛機平均僅有270架,最多時為370架,其中主要是陸軍航空隊飛機。因此,日軍航空隊對中國的作戰,也由原先的政略轟炸為主、戰略轟炸為輔,改為以戰略轟炸為主、政略轟炸為輔;轟炸範圍集中於湘、桂、浙、贛及滇西等地;轟炸目際主要為軍事設施。

由於日軍航空隊改變了作戰策略,減少了空襲和空戰,中國空軍的主要任務轉為支援陸軍作戰。1941年12月,日軍發動了第三次長沙作戰。中國空軍為支援陸軍守衛長沙,於1942年1月8日從成都起飛9架蘇制轟炸機,至長沙以北長樂街轟炸,切斷敵軍退路。在返航時遭8架日機攻擊,中國轟炸機編隊邊戰邊退,激戰20分鐘,以損失兩架的代價,擊落日機1架,擊傷兩架,創下了以轟炸機擊落驅逐機的先例。在5月的滇西戰役中,為防止日軍強渡怒江,確保雲南的安全,從5月7日起,中國空軍連續出動20多次,轟炸掃射滇緬邊境地區的臘戍、芒市、惠通橋、龍陵等地日軍。美國志願隊也派出8架P—40型飛機,攜帶570磅炸彈,連續3天轟炸掃射怒江峽谷和狹窄山道上的日軍,使其無法架橋而退回龍陵。此後兩年中,中日雙方長期在怒江對峙,日軍始終未能越過怒江天險。為配合美、英盟軍,鉗制日軍在東南亞的活動,中國空軍和美國志願隊並肩作戰,於1942年1月28日和24日兩次飛赴越南,轟炸日軍機場。中國空軍當局獲悉,日軍為加緊攻佔南洋,以越南的嘉林機場為主要基地,集結陸海軍航空隊飛機共450架,遂決定以中國空軍第1、第2大隊轟炸機18架,以美國志願隊P—40型機9架擔任掩護,對該基地進行襲擊。飛抵目標區後,因雲霧遮蔽,轟炸成果不詳。第2次以同樣兵力轟炸該機場,仍有云霧遮蔽,使用計時轟炸法投彈後返航。此次前往越南轟炸日軍機場,是中國空軍的創舉,計時轟炸法亦屬首次使用。

在中國空軍和美國駐華空軍力量加強之際,日軍航空兵則呈衰敗之勢。

1942年5~6月間,美日在珊湖海和中途島進行兩次大海戰,日軍共損失了5艘航空母艦、385架作戰飛機和大批飛行員。'《簡明日本戰史》,軍事科學出版社,1989年中譯本,第182、186頁。' 其優勢已不復存在,制空權和制海權也逐漸喪失。太平洋戰場的變化,也對中國空中戰場產生了重要影響。同年7~8月間,中美空軍聯合開闢了飛越駝峰的中印航線,使中國有了一條從西方國家獲得戰略物資的空中通道。中美空軍不斷得到補充,空戰日趨主動。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