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走向不遠處的甘露寺。
入座方丈室坐定之後,有小沙彌忙著為眾人一一奉茶。
趁此時,楊二隨意的問道:“大師,朕此來北固山探訪貴寺,可謂是慕名而來。”
“陛下,小寺地處江中北固山上,四面環水,平時香火併不旺盛,只有江東一些香主適時乘舟登島,為鄙寺帶來些香火燭錢,並無甚名氣。”
“大師客氣了,甘露寺早在漢末便已名聲在外,更有吳國太招婿漢昭烈帝一節,豈能寂寂無名?”
“唉!陛下有所不知,此間金口城還有兩大寺卻是最為有名,一是,據此不遠的焦山,山中有一大寺,名為定慧寺又名普濟寺、焦山寺。寺中有東漢名士焦光金身羅漢,多有僧眾,香火四季不絕,在此間最為有名。二是,那金山之中的一座大寺名為金山寺,始建於晉末,寺廟規模雖不大,但寺後山中卻有自晉以來歷代名士珍貴碑刻數十座,為其鎮寺之寶,也是文人墨客四時拜謁之地。此兩處名山大寺都超本寺多矣!但,今後鄙寺必然會超過他等兩處。”
“哦?大師這又是為何?”
“呵呵!他兩處各有優長,但說到底仍是民間庶民祈福之地。如今貧僧這甘露寺則與以往大為不同了,今大隋聖君蒞臨本寺,必將令本寺名望大漲,鄙寺香火定一發超過他那兩寺也!”老方丈撫須大笑著說道。
“原來如此!朕竟然成了甘露寺的一尊招財大佛了。”楊二有些哭笑不得的對身邊穆先生說道。
“呵呵!陛下就好比南海觀世音顯聖到此,遠非東吳孫權可比,這寺院不發達都不行了。”穆先生也大笑起來。
“呵呵!也好。這也算是朕做了一樁善事吧!”楊二無奈的笑道。有種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無奈感覺。
“陛下天降我寺可是為上香祈福?”
“非也!”
“啊?”
老方丈一張笑臉頓時笑意全收,不明就裡一時呆愣起來。
“朕此來只為遊玩,只為尋覓漢末三國遺蹟而來。聽聞汝甘露寺在漢時被東吳王孫權之母用以為女孫尚香招夫劉備之用。今朕南巡路過此地故來此一遊,不知貴寺中可否有當時流傳之物?”楊二也不轉彎抹角,直接將自己前來遊玩之意說出。
“這~”
老方丈有些失望,也猶豫起來。
“住持大師,朕的要求很難麼?”見著老和尚猶豫不決的樣子,楊二不禁問道。
“回陛下話,本寺歷年發生的大事,歷代住持方丈均有記載。貧僧身為現任住持也曾遍讀歷代方丈記載下的本寺紀年譜。據貧僧所記,確實有記載吳國國太利用本寺招親劉備之說,可惜並無實證。陛下要看流傳之物,除本寺記年譜外,別無他物。就算是漢末的本寺年譜也都殘缺不宜示人了。”
“哦?既然此事為真,朕不看你那年譜也罷,只是朕這趟要空跑了。”楊二不無遺憾的的說道。
“那陛下,既來之則安之,不如四下游覽一番,就這甘露寺原本也是值得一看的。”一旁穆先生插言說道。
“嗯!”楊二點頭道。
就在楊二和穆先生正準備起身往外走之時,卻見一紅衣中年僧人走到方丈住持身邊悄悄耳語了幾句,這方丈住持邊聽邊點頭不已,兩指捻鬚,臉上逐漸露出微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