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免開戰一途。”太師袁旻出班奏道,他向文皇交待了下自己的底牌。言下之意是我們也沒有和談所需的條件,大戰不可避免。文皇聽了兩位重臣之言後,低頭沉默不語。
“陛下,既是要戰,我朝府庫缺糧又如何能戰?況今已入冬,積雪尺餘,開戰必用騎兵,我朝騎兵向來不足,又將以何為戰呢?”熟悉用兵之道的越國公楊素此時出班補充說道。在他的內心是主張和談的,即使出讓一點利益也不要兩國開戰,因為開戰會造成朝堂動盪,開戰的結果難以預測,況且太子黨現在與軍中沒有勢力,無法再兩國交戰中獲取好處,無論戰爭結果如何都是不利於太子黨的。
“陛下,應早日派出使臣,前往吐谷渾處探明慕容單于想法,方可對症下藥。如能接受則談,反之則戰。再者,和談也能為我朝贏得備戰時間。”一旁領會到楊素的意思後,僕射公蘇威忙出班建議道。
“嗯,那就----”文皇認為蘇威所言乃是權宜之策,便要同意。但話剛要出口,便被殿中一聲大喊打斷。
“陛下,不可。臣有河東晉王上本奏疏,晉王殿下雲:吐谷渾乃是疥癬之疾,當早除之!”原來是當朝太傅晉王師宇文述手持奏本出班高聲奏道。
“呈上來。”文皇聽罷面露不慍之色。司禮黃門元巖趕忙下去從宇文述手中拿過晉王奏本,復轉身上殿呈與文皇。
文皇展開奏本便看,這時滿朝如同沸水般,百官竊竊私語不止,皆驚於晉王對吐谷渾的豪壯之語。武將一側聽後更是人人點頭,皆言必戰。
“呵呵!我這皇兒倒是一心為國,勇氣可嘉,元巖念給大家聽聽吧!”文皇閱過晉王奏疏後心態變得輕鬆起來,微笑著將奏本交於一旁的黃門司禮監元巖,讓其將奏本內容念給滿朝文武聽,自己則輕輕端起龍案上的清茶,吹去浮末喝了起來。
“啟奏父皇,今兒臣聽聞吐谷渾部不服天威,擅動刀兵,犯我邊庭。其意在於圖我關中土地糧食,此戰不可避免,非和談所能止也!然武威乃我朝西北門戶,隴南乃我朝關中糧倉,若門戶糧倉一失,敵之兵峰將直指我京師而無險可守。現吐谷渾於我朝乃是疥癬之疾,不可任其作大,當扼殺之。今兒臣在外練就一隻數萬精兵,膝下大將數十員,此皆可戰,兒臣願引河東兵出戰慕容單于,以解我朝西域疥癬之危,望父皇全兒臣之忠也!”元巖尖利的嗓音唸完奏本後,滿朝皆靜,人人震驚不已。
“陛下,既是晉王殿下願引河東軍出戰,末將以為可行。前日晉王出走河東之時,手下強兵我等眾將皆已見識,況河東錢糧充足,據聞馬軍已達數萬騎,此戰無需徵召外兵,正可用河東晉王兵馬一戰,末將還想陛下應允,許末將去他軍中為一老卒,也可立些許功勞。”宋國公賀若弼從武將班中出班拱手喝道。
“末將也願追隨晉王殿下軍前立功,請陛下應允。”上柱國義郡公韓擒虎見老友賀若弼想要出戰,便也按賴不住立刻跟班出列申請道。
“高相以為晉王之兵可用否?”文皇看了兩位老將一眼,並未理睬,而是轉頭輕聲向丞相高熲詢問。
“恭喜陛下,有晉王親自引河東精兵出戰吐谷渾部,我朝定然無憂矣!”高熲此時聽了晉王手書後,早已是心潮彭拜,微笑著右手撫須輕聲答道。他完全沒有想到當今的一位皇子居然能主動請命出兵,而這個皇子今年不過15歲年齡,這是萬萬想不到的事情,呆立在自己身邊的太子楊勇直到這時連一個屁都沒放,如若一個擺設般無用。
“好,那就用我兒河東之兵,讓那慕容單于也知我大隋皇子厲害。兩位國公既要出戰,自去晉王軍中討職,如若不收你等,莫要回來煩朕。呵呵!”
文皇見自己最倚重的大臣高熲也同意用河東兵,便順勢答應了下來。同時,轉頭對兩位求戰的老將開玩笑的說道。兩位老兄弟聽罷相視一笑,自回班列中不在言語。
“陛下,既是以晉王殿下之兵出戰,當在軍中設定監軍大臣一人,以便隨時保持與朝廷的溝通,也方便協調我朝武威及各地之兵,免至慌亂,不利於戰。微臣推薦太子殿下身兼監軍一職。”楊素見文皇已然決定用晉王領軍,心中慌亂不已,連忙上奏諫言讓太子楊勇監晉王軍事,以便在此戰中獲取軍功,免得晉王一人作大。
“嗯---,有理。就讓太子隨軍行監軍之責,兄弟齊心退敵。”文皇略作思索後,覺得楊素之言有理,同時也有讓自己兩個兒子緩和關係之意,便答應了下來。只是,這時楊勇看向皇叔楊素不明就裡。
散朝後,一封8百里加急聖旨快馬送往河東郡潞州晉王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