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三回 拆潼關楊林不忍 欲平蜀問計李靖

只在月底便可到講武堂赴任,那時便有一批新入學的武生等著皇叔教誨。”

“好!月底老夫便去潞州。皇侄休息吧!老夫去矣。”

“侄兒送皇叔出門。”楊二坐不住了,趕忙起身攙扶著老楊林往書房外走去。

第二天朝議時,原本準備就防務部、刑督部和軍情處相關事宜展開討論的,但剛剛才議完防務部在登州灣設立皇家水師講武堂一事後便被一封突如其來的急報給打斷了。

這封急報是軍情處一名百戶官從益州成都急送回京的。原來被派往益州成都駐防的西部戰區第12軍果然未被劍門關蜀將放行,守關蜀將得到的蜀王命令是不得放朝廷一兵一卒入蜀。而來自成都的急報正是蜀王楊秀阻止12軍入蜀的內部訊息以及堅定反抗中央朝廷維持蜀國獨立的具體部署。

楊二看罷急報內容後,氣得當堂將急報扯得粉碎。雖然在內心對這種結果是有所準備的,他知道蜀中楊秀封國政權是由當地幾大士族集團掌控的,自己的四弟蜀王楊秀說白了只不過是一個傀儡蜀王,而自己在大隋所施行的土地新政無疑將會改變蜀國現狀,極大的觸碰了蜀中幾大士族集團的利益,這些士族集團仰仗著巴蜀地形閉塞,蜀道艱難,易守難攻,便強烈拒絕中央王朝軍隊入蜀,意欲牢牢的抓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不肯改變分毫,甚至不惜獨立建國與朝廷對抗。

楊二知道入蜀的難度較大,但沒想到蜀王楊秀在幾大士族蠱惑下敢於公然對抗中央皇朝。不光拒絕朝廷大軍入蜀,還公然叫囂獨立和戰爭。這是讓楊二最不能忍的,任何想獨立的地方政權絕對都是不能接受的,就算他是自己名義上的弟弟楊秀。

“陛下,現在我朝國力軍力強盛,無需大動干戈,只需下令已在劍門關的第12軍對劍門關發起總攻即可,一旦攻克劍門便可長驅直入攻入成都,一舉滅掉蜀國,捉拿反王楊秀。”宇文化及厲聲諫言道。他這一建議得到了與會的各大戰區將軍們的贊同。

“不!劍門關極其險要,只可作佯攻吸引蜀國兵力到這一方向,要破蜀還需另尋路徑。”在後世楊二曾經去劍門關旅遊過,喜歡三國的他早就想探究劍門關的險要,到了劍門關實地看過之後,他也不禁對這處險關充滿了敬意。難怪2000年前的蜀國大將姜維能在劍門關抵擋住魏國鍾會的滅蜀大軍,這裡確實是超級的易守難攻。楊二也知道自古以來這道險關從未被攻破過,哪又何必讓自己的軍隊去重蹈覆轍呢?所以,楊二聽了宇文化及之言後便斷然否決了從劍門關入蜀的想法。

“陛下,蜀國閉塞,入蜀道路極少,如今最常走的便是經劍門至江油再到成都這條入蜀通道。其他也有兩三條入蜀道路但大都過於艱險,不適于軍隊透過啊!”宇文化及再次說道。

“李靖將軍,你怎麼看?”楊二點著低頭不語的李靖的名字問道。

“陛下,臣以為若是在劍門採用佯攻之勢,那麼便另有兩條路可攻蜀。一條便是臣認為最佳的攻蜀路線,即從西面的荊州方向入蜀,走當年蜀漢皇帝劉備入蜀的路線,此路較為平坦可供大軍透過,缺點便是距成都較遠,沿途需攻打的城池較多;另一條嘛~便是最近的一條入蜀路線---”

“汝是說避開劍門關而走米倉道?”楊二問道。

“正是,從南鄭出發一路向南翻越米倉山直入巴中郡,攻下閬中便可直抵成都。但也是條艱險之路,主要是我軍後勤騾馬車仗難以行走。”

“嗯!普通商旅可走米倉路,但數萬軍馬恐難以透過,看來最佳入蜀之路便是取道荊州了。”楊二想了想說道。

“陛下,荊州現屬梁國,我朝欲駐軍梁國都還未得到梁王蕭巋首肯,他如何能讓我朝借道荊州以攻巴蜀?”內務相裴世矩提醒道。

“是啊!不過算起來蕭巋一行也就在這兩天便該到京城了,是該對梁國有個一攬子的解決方案才行,能否借道出兵待朕與梁王蕭巋商議後再定。朕倒是有意前往成都走上一遭,看看吾弟治下的蜀國風土人情如何?也許可不必動用刀兵便能解決蜀國,呵呵!”

“陛下不可!陛下乃一國之君豈能擅動?更何況是去往偏遠閉塞的成都了。”宇文化及聽言急忙反對道,引得眾臣紛紛跟隨響應,全都反對楊二去往蜀國。

“呵呵!此事不急,怎麼也要等到朕大婚之後了。傳旨12軍司馬超將軍駐守南鄭不動,待時機成熟再行攻打劍門關。令中部戰區17軍、19軍做好進入荊州攻擊蜀國之準備。”

“是,我中部戰區兩軍將士即刻開始往荊襄一帶靠攏,等待陛下下令進入荊州。”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