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九十二章 兵不血刃

十萬吳軍推向了昭州,昭州刺史田行稠得知訊息之後,棄城逃走,沒有敢抵抗,因為城內只有兩萬人馬,兵甲不齊,如何能抵擋吳軍十萬雄兵?

這些年南漢政治腐敗,皇帝昏庸,剋扣軍餉,地方駐軍早就荒廢了大半,兵甲報廢了不少,如今面對精銳的吳軍南下,根本就無法抗衡。

昭州城直接就失陷了,城內的守軍四處逃散,只有個別都虞侯,帶著幾千人出城投降。

潘美作為先鋒軍的統帥,派人收編了俘虜,然後等待蘇宸的到來。

「昭州城破了,兵不血刃!」蘇宸在中軍陣中,接到了訊息,微微點頭,這個結果他早猜到了,因為歷史上記載過。

只不過現在吳軍取代了宋軍,在區域性上,軌跡變化不變。

畢竟南漢的朝廷、將領、環境都沒有變化,所以,相迎的影響和裂變還在繼續。

蘇宸對著周圍的將領說道:「我軍勢如破竹,嶺南漢軍草木皆兵,望風而逃,這一次征討南漢國,必定會順利快速完成!」

「都是蘇將軍威名在外,我們才能如此迅捷!」

「就是啊,蘇將軍用兵如神!」

一些將領紛紛附和。

蘇宸淡淡一笑,沒有當真,畢竟身處高位,必然會受到屬下的追捧和讚美,這並非全是他的能力和魅力,而是有職位、權勢的影響,不可避免。

他要保持謙遜,內心堅定,不動如山,決不能飄。

在《易經》六十四卦中,唯有謙卦,沒有任何災禍和隱患,這說明做人做事,都要謙遜有力、低調謹慎,否則,很容易盲目自大,做出錯誤的判斷。

「繼續行軍,入駐昭州城!」

蘇宸一聲令下,三軍推動,進入昭州城裡。

到了城裡,蘇宸肯定不像以前武將那樣,只關心城池和盔甲這些戰爭元素,而是帶著文官,開始清理戶籍、田地、堪輿地圖等,接管糧倉和物資,然後放榜安民,在城內又開始幾個放糧點,救濟貧困捱餓的百姓。

如此一來,昭州城迅速安穩下來,沒有了敵軍入侵的恐懼,反而感受到了吳***隊的慈悲心和善意。

「這個吳軍還真是仁義之師啊!」

「就是啊,我們不用擔心被屠城殺害了,還得到了不少糧米。」

「聽說這是江左蘇郎帶兵,德行高,對百姓好,吳國這是要大興啊!」

越來越多的百姓傳開,對吳軍表示認可,對蘇宸表示擁戴。

蘇宸派人找來一些能說會道的當地人,給了一些金銀,對他們許諾,把這裡的訊息真實反饋給前方的桂州城和鄉里,讓吳軍仁義之名繼續傳播擴大,會有重賞。

這些百姓聽完,拿著豐厚報酬,樂於做事,於是上百人拿到了賞錢,開始向四方擴散吳軍善待俘虜和百姓的輿論。

數日後,南漢桂州刺史李承進聞聽昭州刺史田行稠棄城逃跑後,就已經心驚膽寒,又聞聽吳軍有十萬之眾,更不敢呆在桂州城裡了,棄城而逃。

桂州城內的百姓則被煽動,開啟城門,迎接吳軍的到來。

訊息傳回昭州城,蘇宸微笑點頭,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桂州城處於湘桂走廊南端,位於南嶺山系西南部、桂林—陽朔岩溶盆地北端中部,處在「湘桂夾道」中,它還有另個名字,就是「桂林」,這個名字始於秦代,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桂林郡因當地盛產玉桂而成名,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

從南朝開始,桂林逐漸成為嶺南西部的政治中心,如今失陷了,對南漢打擊不小。

不久,吳軍進入了桂州範圍,兵不血刃,連克兩城,周圍的鄉村城鎮也都被吳軍佔

據,宣傳吳國的新政策,爭取百姓,取信於民。

潘美看到這些,都在心中欽佩蘇宸了,因為他自己雖然是統帥,帶兵能力強,但是,很難做到像蘇宸這樣,對民生、輿論、政策如此輕描淡寫地盤活,穩住攻佔區域,這是他想不到的。

「文武全才啊!」

潘美心中讚歎,蘇宸這種能力,真的有了開國之君的能力,日後吳國若是由他接管,吳國真的有希望統一天下,打造一個盛世王朝。

想到這些,潘美忽然有些心動了,忽然覺得,自己從宋國加入吳國,因禍得福吧。

終有一天,他還會回到北方的土地上。

........

蘇宸帶著一些年輕將領如邊展玉,李塞冬,柴嵩雲,馬東臨,馬戰超等人,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