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3章 天選炮灰只想活著(13)

晚上臨散場之前,耿棟跟鄭學敏說:“忙完了這陣,咱們申請加蓋兩間屋子,就貼西牆蓋兩間小廂房。”

鄭學敏點點頭。倆人已經結婚了,日子就得過起來。說不定過不了多久就會有孩子呢。

本來他們沒有打算這麼早結婚的,還想著再等等,說不定能等到回城,由雙方父母幫著操持婚事。

他倆是一個地方來的,下鄉也沒有隱情,別的孩子大的大小的小,就他們合適。

當時下鄉政策剛出來,大家都是懵懵懂懂,符合政策就來了,也沒想過怎麼去逃避。不像後來,早下鄉的人提供了很多鄉村生活的素材,讓他們知道了鄉下的艱難,愛孩子的父母就幫著想辦法,不受寵的孩子被推出來擋災。

撕下了多少溫情的假面具?引爆了多少家庭矛盾?

耿棟和鄭學敏剛下鄉的時候,家裡還寫信寄東西不斷,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收到的家中來信越來越少了,補貼也是一減再減。

耿棟那邊,他大哥生了兩個孩子,爹孃要幫著養孫子,分錢的人多了,給他的可不就少了。

鄭學敏那邊,不光大哥生了孩子,她妹妹也到了下鄉的年齡,為了逃避下鄉,自己找了個人嫁了,父母得幫著置辦嫁妝、準備壓箱底兒的錢,忙著呢,哪兒還顧得上她。

都說遠香近臭,可是這種香臭也就體現在話語中。真正讓父母操心的,還是眼前的孩子。

他們的父母提起耿棟和鄭學敏,肯定都是好話,但是那又有什麼用呢?還不如罵一頓給點好處來的實在呢!

現在還算好點,離得遠,矛盾顯不出來,等到他倆回城,就會涉及到各種問題,房子、工作,都是事兒。

紀珊覺得,很多父母的腦回路,有時候也不太正常。離家多年再回來的孩子,就好像已經不是他們的孩子了一樣。

他們為身邊的孩子操持工作,操持婚禮,操持孩子,操持房子,離家多年的這個回來了,張嘴就是:“這麼多年你不在,大家都習慣這麼住了,總不能你回來了,就讓你的侄子侄女沒地方住吧。爹媽這些年,全靠你大哥大嫂、弟弟妹妹照顧,你也沒在跟前盡孝,就別跟他們爭了。”

好傢伙!侄子侄女都好意思讓他們的叔叔姑姑沒地方住,我有什麼不好意思的?沒在跟前盡孝?是我們不想嗎?是我們不願意嗎?

我可去你的吧!

偏偏這些知青離開家的時候都年齡不大,對於家、對於父母還有天生的依賴,一旦可以回城,首先想到的都是回家。

大部分人都得回去撞個南牆,才能意識到一切都已經變了。

祝願耿棟和鄭學敏以後不會遇到這些糟心事兒吧。

雖然結婚的程序因為梁小花而提前了,但是兩個新人還是很高興,反正他們本來就是要結婚的,早點晚點的事兒。

而且倆人都已經23歲了,到現在還沒看到回城的指望,結婚也好,他們也算有一個自己的家了。

收地瓜的工作只持續了十來天。全村齊上陣,程序很快。

等到把地瓜幹都撿起來收進倉庫,村裡有一些小孩子,還有少數或家庭困難或特別會過日子的人,會揹著簍子,拿著耙子,到地裡去尋找殘留的小地瓜或者沒撿乾淨的地瓜幹。

這就跟麥收以後拾麥穗是一個道理。

時間進入十一月,也進入了農閒期。

耿棟找到大隊長,向他申請在知青院建個屋子。

“我們已經結婚了,再住原來的房間不合適。”

大隊長跟他說:“建房子倒是沒問題,但是,這個建房子的錢,大隊不能給你們出。要是你們沒地方住,大隊有義務加蓋一間,但現在是有地方住,只是你們想換換。你明白吧?”

這個其實不難理解,這就是保障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的問題。生產隊有義務提供保障性住房,但沒有義務幫你改善。

“我明白。大隊長。蓋房子買材料的錢我們出,就是得讓您幫著組織點人手。”

“這個你放心,隊裡一直有做好的土坯,建房子很快的。”

大隊長是個實在人,耿棟跟他說過的第二天,他就來知青院勘察,估算了一下蓋房子需要的土坯數量,給出了一個大概的預算,耿棟和鄭學敏確認過以後,他就回去組織人手了。

十里梁的冬天真的挺清閒的,除了偶爾響應大隊和公社號召去挖個水渠,基本上沒啥事兒幹。

老爺們兒沒事兒就在南牆根兒曬太陽、侃大山、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