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這麼做,而且都多次提前發現敵人,搶到了決勝的先機。
派遣水飛機進行補充偵察,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驅逐艦的空間有限,而且雷達都是在大修,或者是改進期間補充安裝上去的,故障率自然就比巡洋艦上的兩倍多。因此,按照巡洋艦在後面組成第二道警戒線,並且用水上飛機進行補充偵察,這算是多了一道保險吧。
可以說,當時能否找到對手將是第三特混艦隊能否擊敗英國本土艦隊的關鍵因素。常薦新並不擔心薩摩維爾的那幾艘“老爺艦”,第三特混艦隊的五艘“新省會”在各項效能上都要比英國海軍在一戰期間建造的戰列艦優秀得多了。只要能夠找到薩摩維爾,那麼常薦新就有十足的信心擊敗英國本土艦隊!
第二十二卷 勝利航線 第四十七節 徘徊
幕下,多佛爾海峽北面的北海海域,一支龐大的艦隊正在前進,這正是英國海軍的本土艦隊。位於八艘戰利艦最前面的是“伊麗莎白女王”號,薩摩維爾就站在艦橋上,眺望著南面的海峽,比起此時在南面仍然有點拿不定主意的常薦新來說,薩摩維爾的心情就完全不一樣了。他並不懷疑唐帝國的艦隊會不會前來攔截,他只是擔心手下的八艘戰利艦到底能夠在海戰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接到唐帝國遠征艦隊已經北上的訊息後,薩摩維爾就率領本土艦隊離開了港口,此時的英國本土艦隊已經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強大了,雖然還有八艘戰列艦,但是薩摩維爾很清楚,他手下的這八艘戰列艦沒有一艘是唐帝國“新省會”級的對手,不久前與德國海軍“遠東艦隊”的那次戰鬥就讓他認識到了“新省會”的優秀效能,連最新的“前衛”級都打不過,對那幾艘“老爺艦”還有什麼好指望的呢?如果薩摩維爾知道唐帝國出售給德國的“新省會”還是簡化版本的話,那麼他就連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最讓薩摩維爾痛心的還是那幾艘“前衛”。被擊沉的“挑戰”號暫且不論,另外三艘“前衛”級戰列艦都只能爬在港口裡,連獨力航行都很困難,這也讓薩摩維爾不得不帶著一支不完整的艦隊出征,這大概是他最不願意見到的事情吧。而此時,他指揮的艦隊裡有五艘“伊麗莎白女王”級,兩艘“納爾遜”級,以及在兩年前經過全面改進。重新編入戰鬥序列的“鐵公爵”號。而這八艘戰列艦都是在一戰期間,以及一戰結束後建造地,其效能早就已經落伍了。
艦齡最大的是“鐵公爵”號,該艦是“鐵公爵”級的首艦。在第一次全球戰爭爆發前服役,參加過“日德蘭海戰”,而且當時“鐵公爵”號是英國本土艦隊司令官傑利科的旗艦,因此而聞名。隨後,該艦又跟隨聯合艦隊遠征太平洋,先後在南洋。印度洋,以及南大西洋與唐帝國海軍地主力艦隊作戰。與其輝煌的戰鬥經歷不一樣,此時的“鐵公爵”號已經是一艘名副其實的老爺艦了,不但有數十年的艦齡,而且效能已經嚴重落後。
在一戰結束後。隨著“海軍假期”到來,四艘“鐵公爵”級戰列艦先後退役,甚至是直接被拆毀,其中“鐵公爵”號就在1929年的時候退役,兩年後,英國海軍將其改成了訓練艦,主要用來訓練海軍官兵,這也算是發揮基熱吧。在此期間。“鐵公爵”號沒有做任何改進,在二戰爆發的時候,停泊在斯卡帕灣的“鐵公爵”號遭到了德國空軍的轟炸,為了避免在港口內沉沒,被迫衝上淺灘擱淺。隨著戰爭越大越激烈。英國海軍修復了“鐵公爵”號,並且在大修期間對其進行了全面的改進,包括用14英寸主炮提換掉以前的135英寸主炮。安裝更先進地炮瞄系統,後來還加裝了雷達。經過了全面改進之後的“鐵公爵”號在效能方面只能勉強達到英國海軍的要求。
在此之前的幾年戰爭中,“鐵公爵”號一直留在英國本土艦隊裡,除了幾次出海攔截德國艦隊之外,大部分時間該艦仍然用來訓練新兵,很少參加作戰行為,更沒有前往戰鬥激烈的地中海,也沒有隨同坎寧安南下。實際上,“鐵公爵”號只能算是半艘戰列艦,至少該艦的狀態一直不怎麼樣,其最快21節的速度也嚴重落後了。如果不是因為遠征艦隊的覆滅。英國海軍缺少戰列艦的話,恐怕也不會讓“鐵公爵”號再次披掛上陣。
艦隊中的主力是五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這五艘戰列艦也都是在第一次全球戰爭期間建造的,可相對而言,“伊麗莎白女王”級的效能並不算落後,在其建成的時候,以速度快而聞名。當年,正是因為得知德國海軍正在建造更先進,更強大的戰列艦,英國海軍在啟動了“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的研製工作,並且將以通用的135英寸主炮換成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