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用何種方式最能夠對美國人進行心理上的沉重打擊。當然,轟炸是主要的手段,但絕不是唯一的手段。
戰略轟炸只是一種戰爭方式,一種擊敗敵人的手段。可正是戰略轟炸本身就是一項系統的,複雜的軍事科學,嚴格地說,屬於社會學的範疇,而不屬於科學的範疇。第二次全球戰爭也正是系統的軍事學形成的戰爭,之前很多軍事學都集中在某一個方面,真正對戰爭進行的系統研究並不多,很多還集中在理論方面。而將戰爭細化,對戰爭所產生的影響,以及擊敗敵人的方式進行系統的分析與研究,還是始於這次戰爭。
當時,羅雲衝在戰略轟炸中應用的很多方式方法都成為了後來航空作戰理論研究的基礎,比如對付敵人雷達的電子偵察,對付敵人高射炮陣地的防空壓制,針對敵指揮系統進行的轟炸等等,這些都成為了經典的轟炸理論,並且在戰後得以迅速發展,甚至成為了單獨的軍事學科。後來大部分航空作戰理論實際上都在二戰期間誕生。第一次全球戰爭時,航空兵登上了戰爭的舞臺,而第二次全球戰爭則使航空兵成為了戰爭的主角。
羅雲衝被譽為帝國空軍的締造者,帝國航空兵先驅,這並不是僅僅指他是帝國空軍的首任司令官,而是他在大戰期間確立的多種航空戰術,以及對後來航空兵發展所做出的傑出貢獻。也正是如此,這個最後殺到前線的航空兵將領才成為了大戰期間帝國“四大戰將”之一!
第二十五卷 以海制陸 第二十三節 上帝的懲罰
十一日的轟炸是在下午進行的,這也是人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很多飛行員都在質疑指揮官的決策是不是出了問題。美軍防空戰鬥機的飛行員在下午最興奮,讓轟炸機這個時候進入美國本土上空,那不是找殘廢嗎?
這天的三批轟炸機也都遭到了美軍防空戰鬥機的瘋狂攔截,可是在護航戰鬥機的掩護下,轟炸機的損失並不是很大。這也是護航戰鬥機第一次全程伴隨轟炸機群行動。在十一月下旬的兩次轟炸中,護航戰鬥機仍然採用中途會合的方式為轟炸機護航,結果那兩次轟炸的戰損率都超過了5%。羅雲衝立即意識到了危險,迅速修改了護航戰術,隨即巴哈馬群島上的機場投入使用,護航戰鬥機擁有了前進基地,可以為轟炸機全程護航,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而這次,羅雲衝還想看看全程伴隨護航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三支轟炸機群中,飛往夏洛特的“鵬”式轟炸機群的損失反而是最小的。該機群在到達目標上空之前遭到了美軍戰鬥機兩次大規模的截擊,結果只有12架轟炸機被擊落。在返航的時候,又遭到了美軍戰鬥機的兩次截擊,有7架轟炸機被擊落。最後的戰損率剛超過3%。
另外兩支“狼鳩”機群的損失反而要大得多。其中飛往傑克遜的機群損失了28架,戰損率超過了5%,飛往新奧爾良的機群損失了24架,戰損率4%。因為飛往傑克遜維爾的機群遭到了美軍戰鬥機三次攔截,而飛往新奧爾良的轟炸機群只遭到了兩次攔截,所以這兩支機群在防禦作戰中地損失相差不是很大。反而是遭到了四次攔截的“鵬”式轟炸機群的損失最小,這引起了羅雲衝的重視。
羅雲衝在機群返航之前。就給參謀部署了一個任務,那就是去調查這三個機群的轟炸行動,找到為什麼“鵬”式機群的損失最小的原因。這也是在為今後的轟炸做準備,只有搞清楚了原因,才能夠找到有效地轟炸方式,從而降低損失。
當時,“鵬”式轟炸機與“狼鳩”式轟炸機的自衛火力相差並不是很大,都配備了10門20毫米機關炮。屬於世界上自衛火力最強大的重型轟炸機,比起只裝備了重機槍的美軍重型轟炸機而言,這兩種轟炸機的自衛火力明顯強悍得多。三支機群採用的戰術編隊也相差不大,按理說,損失率就應該與遭到攔截的次數成正比。
經過調查後,羅雲衝找到了問題的根源。“鵬”式機群進入時的巡航高度是8500米,而返航時的飛行高度是9000米。而“狼鳩”機群地進入高度只有5500米,返航高度7000米。而美軍戰鬥機在高空地效能嚴重降低,明顯難以有效的攔截“鵬”式轟炸機,而對付飛得更低的“狼鳩”就自然有力得多了。
另外。“鵬”式轟炸機上地電臺可以使用三個頻道。在保持轟炸機群內部聯絡的情況下,還能夠負責引導附近的護航戰鬥機去對付美軍的防空戰鬥機,具備一定的空戰引導能力。提高了護航戰鬥機與轟炸機群的配合效率,也就提高了護航戰鬥機的作戰效率。而“狼鳩”式轟炸機上的電臺要落後得多,沒有與戰鬥機進行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