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於是,唱著自己也聽不懂的韓歌,看著一開始就知道結局的韓劇,“哈”韓族們對韓國傾注了極大的熱情。這些女孩們每天在西單、王府井的韓國城裡轉悠,尋找著更能突出她們與眾不同“個性”的韓國商品。她們大手大腳地用著父母的錢,把該學的東西摒棄在大腦之外;她們用的是最現代的手機,能把各種手機的型號、價格如數家珍,但可能連一點基本的電路原理都不懂得;她們在網咖一泡就是一整天,但螢幕上顯示的永遠是:韓流,韓流,韓流……

且不談韓國對中國怎樣吧,比起日本來說肯定是不在話下,但杜勒斯的話永遠都不會過時,“中國人啊!應該提醒一把自己了,一味地‘哈’,你能怎樣呢?”

本文結束時,我遇到了一群匆匆忙忙趕往大學課堂的女大學生,她們說要趕去上業餘的日語、韓語班。能夠學習別人的長處來為己用,當然是好的。而當我問她們為什麼要學日、韓語時,女大學生們的回答讓我吃驚了:“當然是為了看好日本偶像劇,聽懂韓國歌唄!”

我無言了。原來,這一個“哈”字,分量還真是不小啊……

八哥評論:

新時代的女孩們,趕快從“哈”韓、“哈”日的迷夢中醒來,讓你純潔的心靈,向希望的明天起程,相信你會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8。我的積蓄為零

走在大街上,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出生於80年代後的中國家庭中的獨生女孩們,她們的消費觀念與其父輩們發生了迥然不同的變化。

鄭州市17歲的女中學生趙洋因為花了20塊錢在理髮店整了髮型,回家後遭到了父母的埋怨,趙洋很不高興地說:“讓我理那種花5塊錢就成的髮型,那是沒門的事兒。”

而趙洋的父親對記者說:“對我這樣忙了一輩子,靠積蓄精打細算的‘過來人’來說,她們這一代孩子的消費觀念簡直是空中樓閣。”

這位父親還說:“我們上一代的父母當年的工資每月只有40塊錢,除了孝敬父母、貼補家用外就所剩無幾,我覺得這些孩子好像越來越不管這些了。”

北京的服裝市場,以前幾近於空白的少女服裝現在成了商場裡最熱銷的商品之一。琳琅滿目的櫃檯裡擺滿了各種針對14歲到17歲女孩的名牌服裝,價格從數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在最近的一項社會調查中發現,新時代女孩往往還是新產品使用的“領頭者”。無論經濟窘迫與否,面臨真正喜歡的東西時,她們往往顯現出驚人的爽快,絕不計算、毫不猶豫地掏錢包。

調查還發現,現代女孩雖然不願儲蓄,但並非等於不願投資。儘管實際生活與預期目標會有差距,但一部分人已勇敢地打破了“積穀防饑”的傳統消費觀念,將收入再次投入流通領域,以期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她們當中的一部分人說:“我們也沒有儲蓄,不是不想存,確實是沒錢可存。”

而趙洋的父親就對記者抱怨:“我這個女兒,身上有10元錢,就敢打的,好像有十萬八萬似的。”女兒卻不以為然:“有十萬八萬的幹嘛還要去打的,有5萬夠付首期,我就買小汽車了,有了小汽車,我就可以掙更多的錢。”

社會學家們稱,越來越開放的經濟社會使新時代女孩沒有資訊封閉的苦悶,沒有太多傳統文化的記憶,沒有刻骨銘心的歷史負累。中國的消費文化和她們同步成長,獨生女孩的特殊背景又令她們享受了家庭的寵愛。“很少挫折”的成長背景,造就了“自我”的風格。這些年輕女孩對前輩的許多觀念很不以為然,她們大多思維獨立,不願被改造,敢於接受挑戰,在資訊時代如魚得水;在消費觀念上更是“自我”:雖然薪水不算低,但積蓄幾乎為零,大多數收入花在服飾、資訊、交友及旅遊上。

八哥評論:

消費是必要的,但沒有節制的消費卻是一種浪費。女孩們,看看自己空空的口袋,是否覺得明天美好的生活是一種奢望呢?

9。新新女孩的消費形式和價值觀

我總結了一下,新新女孩的消費形式是多樣的,大致有以下4點:

(1)興趣消費。一年之中,塑膠手錶可能要買上五六隻,但絕不是為了收藏。。 最好的txt下載網

(2)對新產品情有獨鍾。她們是都市流行資訊的最執著的捕捉者。

(3)在專賣店和特色店之間奔走。百貨店一般不去,因為那裡沒有她們需要的特別“感覺”。

(4)從不記賬。花多少是多少,喜歡刷卡消費;她們的皮夾裡往往備有信用卡、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