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貴妃素是個察言觀色的,猜到他是心煩太后的態度,便柔聲勸慰道:“鄭姑娘和太后的事情,臣妾也聽說了。臣妾斗膽說一句:太后娘娘最重規矩,鄭姑娘又是這般的來歷,難免有些偏見、不太喜歡。可人和人都是處出來的,相處久了,鄭姑娘又最是個聰慧靈秀的,太后娘娘那裡自是會慢慢的轉過念來的。臣妾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皇帝聽她這般言辭,也微微覺得寬慰——他心裡頭自然也不喜歡自己老孃和鄭娥結什麼仇,現下聽著謝貴妃這安慰的話,亦是放心了些。想了想,皇帝又說了些家常事:“朕接了信,再過兩日,皇姐便要來了。她家二郎和咱們六郎年紀相近,想來脾性也差不多的。表兄弟幾個正好也能一塊兒玩玩……”
謝貴妃便與皇帝說起兒子讀書、玩樂的趣事來,言語溫柔,時不時地還能說幾句風趣討喜的話逗皇帝發笑,可見謝貴妃這個寵妃沒白當。
皇帝說的皇姐也不是旁人,正是太后的長女泰和長公主。
這位泰和長公主只比皇帝大了兩歲,也是個強人。她先時嫁了靖康侯薛不言,生有一子薛斌,後來薛不言不幸戰死,她便守寡多年,誰勸也不肯再嫁。到了熹元四年,這位已然年過三十的長公主也不知怎地竟是瞧上了小她五歲的荊州長史張嶠,自個兒告了皇帝和太后,一意下嫁張嶠。好在公主駙馬婚後夫妻恩愛,第二年便又生了個小兒子,皇帝和太后也跟著鬆了一口氣。
皇帝有意察看張嶠品性,便調張嶠為洛州司馬,這官職並不算高,離京城也有些距離,但是職司拱衛東都洛陽,大致也算是個歷練和看人能力的差使。這會兒,皇帝正準備調張嶠為左羽林軍大將軍——京都宿衛兵分為兩部分:一是屯於宮南,由兵部所掌的南衙諸軍;二是屯於宮苑之內,由皇帝所掌的北衙,北衙又分為左右羽林,各設大將軍一名,非帝王親信而不可任此位。
因著張嶠將調回京,十二月十八又是太后聖壽,泰和長公主索性便先行一步,攜子歸京給太后這個母親賀壽。因著泰和長公主緊趕慢趕,總算是在十二月十四日到了京城,稍作收拾便帶了兒子去給太后請安。
長女難得回來一趟,還帶這個活潑討喜的外孫子,太后心裡頭自是十分頗為高興的,便是瞧一貫不喜歡的鄭娥都覺得沒有以往那般討人厭了。
泰和長公主的幼子名叫張長卿,他現今方才六歲,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雖說是跟著母親趕了一路卻也不見疲色。他一入了宮門就牽著泰和長公主的手左右張望,見著一眾皇子公主們,一雙烏溜溜的眼睛便跟著轉了起來。
太后見了他喜歡的不行,親手扶了他和泰和長公主起來,一面叫人遞手爐來與他,一面轉頭笑著與泰和長公主道:“這孩子生得好!都說外甥似舅,我粗一看——竟和皇帝小時候有些像呢!”
張長卿也是個嘴甜討喜的,半點也不認生,接了手爐捂在手心裡,不一會兒便撲在太后懷裡,軟軟的叫人“外祖母”,叫的太后心肝都酥了。
泰和長公主是個爽利脾氣,聽了太后的話不由揚了揚長眉,隨手從宮人手裡捧著的鮮果裡頭撿了個橘子,伸手剝著橘子,順嘴道:“母后快別說了,長卿這孩子整日裡吃吃喝喝,臉圓成那樣,就跟大餅似的,還不知以後該怎麼辦呢。偏駙馬還不上心,整日裡給他遞吃食,叫我那個愁啊……”她徑自吃了一瓣橘子,笑著道,“倘真有皇弟幾分模樣,我可就謝天謝地了!”
至少,皇帝算是個聞名全國的美男子,倘張長卿似他,那自然算是好的了。
張長卿那張圓圓的臉蛋便顯出十分的委屈來,太后心疼得很,便推了女兒一把,嗔她道:“你懂什麼?長卿這般才是有福呢。你這做孃的還不是整日裡吃吃喝喝,還說長卿,我瞧他這是像了你!”
泰和長公主隨手便把手中剝了細絡的一瓣橘子塞到太后嘴裡,笑著道:“啊呀,皇后幾個都在呢,還有我的侄子侄女,娘你就別揭我的底兒了。”
太后吃著她剝的橘子,那端方的臉也板不起來了,最後只好拿了帕子擦了擦嘴角,笑出聲來:“就你能說!”到底是高興的,忍不住便笑了。
泰和長公主一來,太后的架子一時也端不起來了,仙居宮裡頭便不由得充滿了歡快的氣氛。許皇后亦是與泰和長公主這個大姑很有些情分,亦是笑著問起泰和長公主路上的事情,隨後又說起聖壽節的事。
張長卿在太后懷裡聽著幾人說了一會兒話,頗覺無聊,左右掙了掙方才從太后懷裡鑽出來,不知怎地竟是走到了鄭娥邊上,伸手拉住鄭娥的袖角,垂下頭,好奇的